上穀郡外本就是是一片平原,對於追殲戰很有利。就聽得城門吱呀呀的開了,為首的先是戰車兵,戰車每車駕2匹或4匹馬。4匹駕馬中間的2匹稱“兩服”,用縛在衡上的軛駕在車轅兩側。左右的2匹稱“兩驂”,以皮條係在車前。合稱為“駟”。
戰車每車載甲士3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車之首,稱“車左”,又稱“甲首”;右方甲士執戈(或矛),主擊刺,並有為戰車排除障礙之責,稱“車右”,又稱“參乘”;居中的是駕馭戰車的禦者,隻隨身佩帶衛體兵器短劍。一般為獨輈(轅)、兩輪、方形車輿(車箱),駕四匹馬或兩匹馬。車上有甲士三人,中間一人為驅車手,左右兩人負責搏殺。其種類很多,有輕車、衝車和戊車等。這次追擊匈奴的是兩輪的也叫雙轅戰車,本來上穀郡是沒有配備戰車的,這裏的軍隊隻是以防禦為主,不是攻擊型的野戰軍,但是蒙恬的蒙家軍是配備戰車,戰車是屬於野戰軍的高端武器,夢之隻是在西京市的秦始皇陵博物館裏見過,看見的大多是青銅做的陪葬品,現在看的他眼睛都直了,他身為一個曆史學研究者,還有什麼比看見實物更感到高興的呢。
剛撤退沒多遠的匈奴人突然看見上穀郡城門打開,從裏麵衝出來了那抹多機動部隊,知道自己不是對手的匈奴人,拚了命的抽打身底下的馬,想快點離開這個鬼地方,但是一切都晚了,戰車上的弓弩手和騎兵們的箭已經向他們射來。跑在最後的匈奴兵被亂箭穿心,被馬踏死。就在他們躲避箭矢的同時,秦軍的騎兵也摸了上來,用鋒利的青銅寶劍將匈奴兵的頭顱砍下,緊跟騎兵的是是秦軍的戰車兵,在古代的戰場中,戰車兵就好像現在的坦克兵,在它龐大堅固的車身以及巨大的衝擊力下很難有人能夠正麵抵擋,而戰車的兩邊則是手持長矛的長矛兵以及手持弓弩的弓弩兵,他就像一台收割機,收割著匈奴兵的生命,戰車在匈奴兵的行進隊伍開出了一條血路。
因為有機動部隊的前麵開道,緊跟在後麵的步兵,就成了打掃戰場的清潔工了,他們排著整齊的方陣,踏著矯健的步伐前敵人的陣營推進。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那剩餘的三千匈奴人就被殺戮的剩下一千人不到,剩下的都是些騎術高超的匈奴人,他們仗著自己的馬匹好,比秦國的騎兵技術高,速度又比戰車快,從而得以脫身。但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追擊他們的隻是陸昊的那五千人,而楊興的五千人已經埋伏在他們出上穀郡回草原的必經路上。
“傳令下去,讓後麵的步兵將敵人的腦袋砍下來,用車裝回來,本王自有妙用。”扶蘇說道,蒙恬道:“殿下,這麼多的頭顱運回城中會不會引發恐慌,是不是對敵人太殘忍了。”扶蘇道:“不,不殘忍,我們對待蠻夷要做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親完不能對敵人心慈手軟,一點要記得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旁邊的守衛說道:“這些匈奴人盡然如此的不堪一擊,但是匈奴人的馬術和箭術也確實厲害。”蒙恬聽後對這名士卒說:“不是他們不堪一擊,而是我軍做了充足的準備,才有可能戰勝他們!”
扶蘇和蒙恬發現軍中出現了輕敵的跡象,看來回到上郡要整治軍風,要將這股輕敵之氣扼殺在搖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