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漸漸快亮了,草原的秋風並不溫柔的吹拂著畢勒格老人的臉。他白花花的胡子顯示著他可是浩齊特鄂托克裏最年長的人了,事實上,老人此刻並沒有因為風大鑽進蒙古包裏,而是站在外麵,任秋風吹打著自己。
老人當然不是無故站在外麵,他是不願自己看到整裝待發的兒子阿爾斯愣時流下淚水。
沒錯,這一見,兒子就可能回不來了。
這一年,漠南蒙古察哈爾部最後一位成吉思汗黃金家族、蒙古帝國正統大汗——林丹汗,在皇太極的鐵騎窮追不舍下,終於無力再戰,病逝在了海西大草灘。
而留在漠南抗擊皇太極追擊的蒙古留守部隊,就必須誓死守住最後一道防線。在這支部隊中,阿爾斯楞統領著十人的阿爾巴特,與後金軍血戰!
臨行之前,兒子知道自己凶多吉少,望著老父親臉上的愁苦,心裏像一團亂麻擰著。
他刻意避開父親的眼光,自顧自的收拾著行頭:係好鎧甲,給馬拴上馬鞍,將一柄碩大的彎刀挎在腰間,背上那剛猛的長弓,把箭袋裝在馬鞍一側。
“係緊點啊,打起仗來可不是鬧著玩的。”老人慢慢的說道,慈祥的眼光看著兒子,激動的卻不知說些什麼。
“行了阿爸,放心吧,我又不是沒打過仗。”阿爾斯楞盡量安撫著父親不安的心,希望他好受些。
林丹大汗徹底被打怕了,他的身上已沒有了先祖成吉思汗的智慧與勇氣,在後金軍和科爾沁等部的聯合追擊下,徹底放棄了大規模抵抗。他隻顧著自己一路向西,穿過鄂爾多斯、阿拉善部的地盤,一路逃向海西大草原。
留在漠南的小部分軍隊,隻是為了拖住皇太極的大軍,為自己取得逃跑的時間。
然而,皇太極並沒有那麼單純,他識破了林丹汗的計策後,也同樣做出了反應。他的主力軍仍然窮追不舍,一路追到了鄂爾多斯內的黃河邊上,卻仍然晚了一步,讓林丹汗過了黃河,逃向了海西。而在這期間,他也沒忘掉留在漠南的察哈爾大片土地和蒙古人。不過他倒是想錯了一件事:他誤以為留守漠南的蒙古軍隊會很多,所以並沒有掉以輕心。在他的命令下,早已在努爾哈赤時就與女真人交好的蒙古科爾沁部,便奉命同時向察哈爾本部浩齊特鄂托克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而這一戰,科爾沁竟集結了近兩萬人的大軍,可此時察哈爾的留守軍隊,隻有不到數千。
這一戰,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結局。
但每一個察哈爾士兵都沒有退縮,更沒有投敵,因為他們是最高貴的黃金家族部蒙古人!
為了能保留以後的希望,察哈爾部眾在迎接外來的威脅前,也開始準備暫時離開中部草原。
天快亮時,這支軍隊就該出發了,部眾也該開始遷移了。
或許,這就是父子倆的最後一次相聚?
或許,這是真的。
不到數千人的軍隊去抵抗士氣正盛的科爾沁兩萬大軍,結果是很明了的。畢勒格老人顫抖的伸出雙手,為兒子把箭插滿箭袋。
“阿爸,您進去歇著吧,外麵風大,我自己來。”
畢勒格好像被風捂住了耳朵,仍做著手裏的事兒,沒有理會兒子。
阿爾斯楞看到了,雖然父親彎著腰,背向著他,到他卻明顯看到,父親留下了顆顆豆大的淚珠。
他也頓時抑製不住內心的掙紮了,撲向老父親的身影,痛苦起來:“阿爸,兒不孝啊,這麼早就要丟下您了,卻不能守著您,報答您的生養之恩啊。”
畢勒格卻隻是擦去了眼角的淚珠,緩緩而平靜的對兒子說道:“起來吧,明天還要上陣殺敵呢,先進去歇歇吧,阿爸來幫你收拾。”
阿爾斯楞傻傻的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他知道,此刻再多的話,說出來也隻會增加父子兩的悲傷,他卻說道:“阿爸,你也進去吧,我一會兒自己做就行了。”
畢勒格不在多說什麼,他強忍心中的痛苦,將兒子推進了蒙古包。
他看向天空,默默的說道:長生天,你就對我這麼殘忍嗎!在我尚能獵馬彎弓之年,就要將我與我的兒子永遠分離開嗎?
一聲輕輕地哀歎,夾雜著多少無奈與悲痛,老人的雙膝沉重的按在了草地上。
在自家這不大的蒙古包裏,便是祖孫三人的家。
阿爾斯楞的兒子巴特爾也十四歲了,此刻,他並沒有意識到,正對著他流淚的父親,不久後將永遠離開他。
阿爾斯楞並沒有打擾兒子的美夢,他一麵流淚,一麵露出微笑,此刻,他的心是暖的。盡管他知道,不久後他的心將再也不會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