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諸葛亮笑了笑,說道:“好一個自學成才!有如此之勇,為何不從軍報國,施展才能?”

“從軍報國何從說起?如今還有國家二字嗎?”蕭華正聲說道,“自靈帝以來,天下四分五裂,隻要有兵糧,個個都可以稱王稱霸,如今哪裏還有什麼國家?!”

諸葛亮點了點頭,說道:“確實,如今的漢室是四分五裂,國之不國。”他話鋒一轉,“但劉皇叔率領的仁義之師正在向漢中進發,現已據有荊州、益州,實力正在逐漸強大,複興漢室已經指日可待,你為何不參加劉皇叔的複漢大軍呢?”

“將軍這話說的早了些吧?如今,北方據有曹操,占九州之地,手握雄兵幾十萬;江東孫氏經營吳越之地已有三代,根基穩固,現在又據有荊州三郡及交州大部,比之劉豫州似乎也毫不遜色,將軍所說快了又何以見得?”蕭華絲毫不給劉備情麵,說的是十分的通徹。

諸葛亮心中一亮,沒想到這人不僅有子龍之勇,謀略能力也不錯,“好一個何以見得。殊不知,當年漢高祖劉邦僅有益州一地,確能奪得霸業,統一神州,使民養生安息。現如今,劉皇叔擁荊益二州,握精兵二十萬,又有趙子龍、關雲長、張益徳這些當世名將,為何不能說指日可待。”

“光有這些又有何用?袁本初不也是兵強馬壯,確還不是被曹操給吞並了?”蕭華繼續追問。

諸葛亮笑了笑,說道:“袁本初怎能和劉皇叔相比。劉皇叔仁義為懷,以天下為己任,日日夜夜想著光複大漢,如何不能成就大業?”

“如將軍所言,劉皇叔如今已占地利人和,獨缺天時?”蕭華問道。

諸葛亮沒有思考,直接答道:“如今宜當養精蓄銳,結交孫吳,保有荊益,以待天下有變,兩路出兵,收複中原。”

蕭華感慨,諸葛孔明不愧是當世鬼才,“將軍所言,如此深謀遠慮,在下佩服!”說罷,向著諸葛亮作了一個揖。

“哎,這隻是我的拙見,不知道蕭兄怎麼看?”諸葛亮這句話說的十分的實誠,他很想聽聽蕭華的想法。

“將軍願意一聽?”蕭華問道。

諸葛亮伸出右手,作了個請的手勢,說道:“但說無妨!”

“那我便不客氣了。劉皇叔現據有荊益,對外雖有曹操、孫權兩大強敵,但隻要安排得當,也可暫保疆土無虞。問題現在在內部。其一,安之:蜀地新定,人心未穩。蜀地素有天府之國美名,物產豐富,人口眾多,乃是一塊重要的根據地。若劉皇叔能定漢中之戰,戰後宜休養生息,安撫民眾;其二,融之:荊益二州人才濟濟,劉皇叔宜選舉采納,任用為官;其三,防之:益州南有南蠻,荊州南有嶺越,此二地之少數民族皆居貧苦之地,民風彪悍,既得安之也得防之。抽其人馬移居於荊益二州,立為世代軍戶,補充軍力。同時,任用當地有才之人治理地方。三計安內,方可再談外。”

諸葛亮聽的入了神,似乎記起了當年的往事。草廬之中,他與劉備指點江山,受知遇之恩,遂出茅廬,助劉備匡扶天下,如今也有幾載春秋了。他不禁感慨,眼前的情景何曾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