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天辟地以來,天下劃分數百國之多,各國之間不服不忿,私下各自攻伐不斷,戰火連年不絕,蒼生塗炭。俗話說:寧做太平狗,不做亂世人,在這亂世天下,謀一立錐之地,享太平餘生,越發成為人們所期盼之事。
亂世曆229年,時年三月春末,陳國舉兩萬精兵,伐海州國,以夜襲之式,攻破海州國境,次日入境三十裏,連破三寨,直達海州國邊境重城-紹城,以合圍之勢,困紹城於包圍之中,所幸因連年戰事不斷,紹城經數十年經營,牆高河寬,雖陳軍想速戰速決,但輕裝簡行,無攻城武器,一時無法攻破,逐圍紹城,不攻不退,逼其就範。紹城雖有一時喘息之機,但城內兵少將寡,堅守不了幾日,守城大將薛微派數十輕騎,出城突圍,告急國內,以盼援軍。
海州國大王錢忠懿接到奏報,已一日後,速招文武大臣,入閣議事。
海州國王宮,文宣閣內,數十位大臣與海州王在內議事,戰和分為兩派,主張鮮明,各有道理,以司馬杜淩為首的主戰派,以邊境紹城三千將士之性命為主由,如不及時救援,犧牲這三千熱血將士換來的和平,也將失了軍中之信,日後何人願意為國而戰?而以司空吳章為首的主和派,以國內經濟為由,我國經數十年與陳國大小戰事不下數百次,勝少負多,但對國內經濟造成很大影響,連年戰爭,賦稅徭役不斷,陳乃大國,我海州國乃東海小國,連年作戰,實難消耗,而陳國多年來舉兵來犯,均不過於深入我國內境,也不全麵戰爭,可見陳國無滅我之心,無非是想讓我國俯首稱臣,從中撈得好處,增加收入來源,以圖他勢。
“大王,紹城如今危在旦夕,如不速做決斷,千萬不要寒了眾將士之心呀,我海州國雖屬小國,但也不堪其陳國連年羞辱,國威何在呀?”司馬杜淩雙手抱拳跪地叩拜,以期海州王決斷。
“大王...”司馬吳章見杜淩行大禮崔王決斷,正要效仿時,被海州王打斷。
“好了,你二人說的都有道理,但此事如此急切,本王左右為難,司馬,紹城還能守幾日?”
“大王,紹城雖僅有三千兵力,但因其為邊境重城,糧城,供應周邊十三寨糧草,所以糧足,如以目前之勢,可守五日,若此城一破,不僅喪失土地,連我軍大批糧草也會落入敵手”司馬言道。
“司馬,司空,兩位所言都有道理,都為我海州國深思熟慮,但此前議和陳國均獅子大開口,就算議和成功,也實損我國經濟,想再抗之亦難,但陳國勢大,若開戰,勝算不明,我海州國開國一百餘年,不可敗於我手....”海州王頓了一下,思慮一會,又言道:“尚有五日有餘,國都距白雲城來回兩日足夠,快派人速請白雲先生,再作決斷。”
海州國南部,白雲城外十裏處,白雲山下,白雲門
急切的敲門聲劃破清晨,小童聞聲開門,見一身穿甲胄之人立於門前。
“我乃海州國禁衛士長,奉大王之命,速請白雲顯示入宮有要事。”禁衛士長急切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