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各個米行開始收購大米以來,這幾日賣米的人家也是逐漸多了起來,於是乎有些米行為了能多收購些大米,便開始沉不住氣了。但順和商會和宏興商會的米行並沒高價收購,這些個小米行也不敢有大動作,隻是把五百文一擔稍稍提到了五百一十一擔的價錢,但別看這隻漲了十文的價錢,對那些個貧苦百姓來說,能多漲一文也是錢啊。
對於這些小米行開始抬價,兩大商會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每年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兩大商會也不會欺人太甚,畢竟水清則無魚,更何況兩大商會主要是看中那貢米的買賣。這些個小米行一般隻是收購尋常質量的大米,至於貢米的話,一是沒那麼多的本錢,二是這些貢米的收購大多被兩大商會給壟斷了,畢竟貢米的種植一般是地主或者村裏人丁興旺的大農戶才敢下本錢去經營,萬一要是糟了天災人禍,那些個小農戶隻怕是一輩子都難以翻身了。
而蒼梧郡高要縣的寧鄉米則是貢米的主要來源,這寧鄉米不僅米粒飽滿圓潤,最主要的是煮熟了後口感柔軟而不膩口,所以這高要的農民一般比猛陵的農民富裕,每年光是種植貢米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此時正當太陽為一天中最暖和的時候,幾個莊稼人正埋頭用鐮刀不斷的收割著田裏的穀子。這一家老小齊齊上陣,爭取要這幾日便要全部收割完成,不然保證不準哪天老天爺就下雨了,到時候來不及曬幹穀子,可就要誤了收購的好時機。
“老頭子,你先休息下,建兒和偉兒能忙活的過來。”那老婦人見自家老頭子一把年紀了,還在地裏不停的忙活,生怕累出個什麼毛病。
老頭子放下手中的鐮刀,一屁股坐在田坎上道:“還是要抓緊時間忙活完才是,高員外催促的緊啊,高員外對我們家還算不錯了,不僅租給我們這麼多地,還讓我們種上了本地的寧鄉米,雖說收割後要交上不少租地錢,但總比隔壁李家自個兒種的小土米來的強吧。”
這老頭子嘴裏說的小土米便是整個南楚大多數農民所種的品種了,小土米分布廣泛,雖然吃起來味道不如某些地方特產的好米,但好在這米好種,對土地的肥沃也是要求不高。而那些貢米種植條件則就要求高多了,就拿這寧鄉米來說,這就要講究地肥,水足,還有那日照時長等等。若是遇見個什麼蟲害,還得有經驗的老農來處理病蟲呢。
這老兩口的大兒子有些擔心道:“今年咋們高要的寧鄉米收成可是遠遠不如去年了,前段時間那蟲災雖然過去了,但今年的寧鄉米收成糟的災可是比其它幾個縣要嚴重的多啊。”
“大哥,我倒是聽說個好消息,正因為咋們高要的寧鄉米收成不好,雖說斤兩少上了不少,但聽說價格可要比往年賣的好上許多。”
“你從哪兒聽來的?”
“那老李頭唄,聽說前幾****上街去了,打探了下消息,就咋這寧鄉米啊,今年可是賣到了八百文一擔呢?”
“八百文一擔?”那漢子停下手中的活,有些興奮道,“咋們加把勁趕緊幹,說不定往後還有跟著漲呢。”
卻說不僅猛陵街上,附近幾個縣城的米行都十分熱鬧,因為據說這寧鄉米今日漲到了九百文一擔!兩大商會的各個米行分店都排滿了長龍,但大多都是些小戶人家,這些人本來就家底少,生怕再過幾日這米價就得往下掉了,畢竟九百文一擔的寧鄉米,這些年還是頭一回有這麼高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