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書館的客人(3 / 3)

但這次沒有人帶他接著趕路了。他在書館住了下來,一直到現在。長安記得後來陸父跟他說自己的師父是一位高人,早年間從山賊手中救出陸家上下十幾口人的性命,不至於亡族滅門,所以陸父把長安當做自己的兒子養,對外說是老家過繼過來的遠方子侄,其實是為了報長安師父的恩。

“你說話啊,怎麼愣住了?”寶榮等了半天也沒等到長安說半個字,不禁急道。

“我是孤兒。”長安看著寶榮認真說道。

“你咋記得?”

“我記得我爺爺的樣子,我也記得我師父送我到書館的那天。”

“你還有師父?我一直以為你是從台州老家來的同族不同宗的遠親。。。”寶榮不可置信的看著長安說道。

“那是館主沒跟你說清楚。我爺爺不在了,我師父也不知道在哪,我師父對館主有恩,館主前些年替我打聽了好久也沒消息,估計是找不到了。”長安輕輕的說。

“那你實際上是你師父托付給我爹照顧的人,原來如此。。。”寶榮邊想邊說道。“你說你師父對我爹有恩,你師父是誰啊?”

“我不記得他名字了,師父很少接觸人,師父也從沒讓我記住他名字,我大部分時間都趴在他背上。”

“你跟你師父在遠遊?”

“現在回想起來不太像遠遊,倒像是逃命。”長安皺著眉頭說道,他發現自己之前從沒想過這個問題。

“逃命?這個就難說了。我聽興哥說前幾年南方打仗打得凶的很,好多地方讓賊人禍害的不成樣子,你家會不會也是躲兵災的?”倆人出了書館的館門,朝著後院走去。

“岱州平叛,這結束也才兩年多啊,我估計我兩歲左右就跟著師父離開家了。”

倆人走到後院廂房裏,脫下書館裏穿的經素布鞋,換上硬底的小靴子,再帶上官府發的掛在脖子上的小閏石,這東西是京城不論貴賤,每個十二歲以下的孩子隻要出家門必須要帶的東西,算是個防身的東西。做好這些以後再去大櫃那兒找劉叔要十個小錢,就可以上街了。

*****

名詞解釋:《可持令》

元慶四年政事堂上報內閣稱“京城人口愈多,空郊愈少,另高階秘法研習者拾之有叁,故近年來京城秘法保全難顧,現敬叩陛下依準製令嚴律圍控京城兩縣八十六巷,涉秘法施為者均入巡檢院行走司偵緝鑒別又並京城府核準上報政事堂輔正司批辦可下《可持令》,由巡檢院禦中侍察院準交...”

《可持令》是德誠皇帝在位時,朝廷為了改變京城內不斷發生的秘法傷人犯罪和不規範施為秘術導致意外損失的案件,希望更好的管控京城的秘法使用安全而推出的一道行政令,其中規定了準許使用及施為的秘術秘法,對其等級、類別、施為環境和施為對象都做了很詳細的規定。不符合此令上的秘術秘法一概不得在京城內使用施為;未持有此令的任何人都不得在京城範圍內使用此令上規定的秘術秘法。《可持令》是核發給個人的,核發標準十分高,基本上是王公貴族才能擁有可持令。此令由個人向京城府申請,京城府上報政事堂輔正司報備,輔正司再下發巡檢院進行申報者個人審查,審查通過後返回輔正司批準,最後由巡檢院二院向申報人發《可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