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簫聖隱衷(3 / 3)

廣源淡淡一笑:“嗬嗬,碧寒簫定然是被你奏響,這才有了後半生的苦惱吧!”

曲幽鶴苦苦一笑:“嗬嗬,我與碧寒簫隻有半生的緣分。”

“接著說,接著說。”廣源催促道。

曲幽鶴環看道:“幾位朋友不覺乏味嗎?”

陸小仙道:“妙音爺爺,仙兒都聽得入迷了!”

曲幽鶴苦澀一笑:“嗬嗬,自此以後,我便不顧父母的阻攔,隨師傅而去,同遊大江南北,三山五嶽,一晃十餘載,自得其樂,好不愜意。我的簫技也是從那時起,才算真真正正的脫凡超俗。十五年後,師傅一病不起,縱然有簫音相伴,病體也隻維持了不足三載。臨終前,師傅予我一再叮囑,切要視寶簫如性命,好好珍惜,絕不可起殺戮。倘若玷汙了碧寒簫的名節,他便不再為師,我也不可稱徒,緣分已盡就要為碧寒簫重新尋一處歸宿,絕不可留在我的手中。師傅走後,我在墳前守孝三年,三年期滿,我便回到了家鄉。如此又過了五六個年頭,父母也先後病逝,我又謹遵孝道,三年閉門不出。而後,便將家財變賣,繼續在大好河山中行走遊蕩,成了名副其實的閑雲野鶴。這一年,臨近仲秋,我來到了山東濟南府,因途中淋了一場秋雨,身染風寒無法行進。幸有一戶好心人家收留,一調二理,靜心照料,半月有餘,病體才見起色。這一夜,我正在休息之時,忽聞有女子哭哭啼啼,聲音斷斷續續一夜未停。翌日,我問家中老丈,是何人夜半哭啼?老丈起始藏言,我又一再追問,老丈這才說道:此鎮叫作官湖,鎮上有一大戶人家,員外姓張,其兄曆任濟南府台。因此,他便橫行鄉裏,魚肉百姓,行事極其惡毒。老丈家一共生有兩個女兒,長女十八,次女十六,雖無沉魚落雁之貌,卻也有幾分姿色。一年前,張員外不知從何處得知老丈家的長女到了待嫁之年。故派人前來提親,要將長女納妾。老丈知曉張員外的家中妻妾成群,故一口回絕。那張員外自持勢力,哪裏肯輕易罷休,一番威逼利誘,老丈也隻好順從。豈料,僅僅過了半年有餘,那長女不知何故居然懸梁自盡,一命嗚呼!突來噩耗,老丈一家自然悲痛欲絕,那張員外卻是蠻不在乎,隻是盡了一些應有的禮數,草草了事。又過了半年,張員外的家仆突然到訪,捎來一封紅貼,居然又是一紙提親的信函!試問幾位,天下間怎會有這等無恥之徒,害了姐姐的性命又打起了妹妹的主意,讓人家如何再應許!老丈說到此處,乃是聲淚俱下,悲憤交加,何人能不動容!我堂堂七尺男兒,受人恩惠卻無力搭救又是於心何忍呢?這一夜,哭聲依舊,我也是輾轉難眠。一鼓氣,憤然出走,在小鎮裏閑蕩起來。走去走來,恰巧走到了張家的府宅,眼望門前四盞紅色的燈籠,心中的恨意騰騰而升,不由自主地將碧寒簫從腰間取了出來。一股怨恨之氣頂入寶簫,蠻音一曲吹得好不解恨。一曲作罷,氣也消了七分,回去後,躺上床榻不久就安然入睡。香夢正酣之時,一陣噪雜的聲音傳入耳際,側耳聆聽,盡是一些悲號哭聲。我急忙整理衣袍從屋內走出,一推門正與老丈相撞,我急問老丈這是如何?老丈細聲道:今晨天色微亮之時,張家有親戚造訪,百呼不應,故翻牆而入,後發現張家上下一十六口全部暴斃而亡。如今,官府來查,張家的親戚悉數到場,這時正在嚎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