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花開風暖,暗香習習,微流徐徐。
陌上花開,本應生機勃勃的氣象,映出的卻是有些許哀傷氣息。除了右丞紀家,京都漫天遍野都是一片喜氣洋洋的歡樂景象——寧王今日大婚,正妃側妃一同入門,哀傷的自然是正妃紀家。
正側兩妃,相距兩個街口,情形卻大不相同。正妃紀家,當朝右丞紀芮霖之府邸,門前一派蕭條,幾個粗使婆子架著的是當今皇上欽定的正妃,但這正妃紀笑緣卻是個自幼癡傻的,隻是白占了一個紀府四小姐的名頭而已。與紀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側妃柳家,柳家是京都三代巨富,堪稱富可敵國,側妃柳依依是柳家第三代老爺柳弈秋的次女,妾室徐氏所處,柳家的掌上明珠,更是京都極富盛名的才貌兼備的女子。這紀家和柳家都是大曆朝舉足輕重的家族,同日嫁女,情形差別之大,不禁令人唏噓。
柳家方圓二十裏皆是熱鬧無比,人人都爭先恐後來圍觀這場空前絕後的盛大的皇家婚禮。路兩邊的樹也被裝飾的無比奢華,兩步便有一隻長流蘇紅燈籠,五步便是一盞七彩玲瓏琉璃宮盞,彩色飄帶,大紅囍字更是隨處可見,處處彰顯著皇家的氣派和隆重,所謂的十裏紅妝根本無法比擬柳家現在的熱鬧和繁盛。而這些喧天的金鑔嗩呐,轟鳴的鞭炮鑼鼓,歡笑的攢動擁擠,無一不是對比和諷刺著紀家的落寞和寂靜。
“鬧紅一舸,記來時,嚐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消酒,更灑菇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淩波去?隻恐舞衣寒易落,愁人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自大曆開朝至今二百餘年,第一次出現這正側兩妃同時進門的情形。當今聖上是開朝以來第九位皇上,經曆了開朝早年的征戰和中期的休養,現在的大曆朝穩定而富足,民風淳樸且開放。隻是穩定和富足了之後,總會出現一些結黨營私和拉幫結派的風氣出現。
柳依依自幼便與寧王安元灝相識,彼此傾心並芳心暗許,皇家也不反對與巨富結親,柳家這門婚事是早就默許了的,婚期也是欽天監早就掐指算好的,柳依依自幼便是按照皇家正牌媳婦的標準來訓練和培養的。寧王是幾個被看好有望立儲的皇子之一,於是,柳家一直是各官員結交的重要家族。而這紀家四小姐紀笑緣的癡傻,世人皆知,卻不料,這樣的癡傻小姐,竟能被皇上醉酒之後,隨意大筆一揮,一道聖旨便許配給了英俊瀟灑,文武俱全,風流倜儻的寧王為正妃。
聖旨一下,連同寧王,柳家,紀家都是愣了的,尤其是紀家,錯愕不已,始料未及,因為這道聖旨下在寧王大婚前十天。一時間,京都內所有大小官員都失了站隊的判斷力。
寧王安元灝,當今皇上第七子,也是最受寵愛的一位皇子。今日寧王大婚,此時的寧王身披大紅新郎喜服,原本就俊朗的麵容,被映襯的更是麵如冠玉,神采飛揚。胯下的棗紅汗血寶馬也被裝扮的氣派無比。這匹汗血馬名喚“雲霽”,是西疆進貢的純種天馬,大曆隻有兩匹,寧王十五歲時皇上賜予寧王做誌學禮的,是寧王最鍾愛的一匹馬。雲霽今日的所有裝備也都是為大婚重新打造的,整套馬轡都是用上好牛皮精雕細作的,設計的花紋也是費盡心機,美輪美奐,沒有一點點瑕疵。腳蹬是精鋼煉造,被設計的是百合形狀,寓意“百年好合”。馬鞍周圍雕的是一對龍鳳呈祥,韁繩的握手處精雕了和合二仙,連生貴子圖案,鞍屜是宮匠精雕的鴛鴦交頸。精美絕倫的鎏金雕花裝飾的唯美而喜氣,無處不是在彰顯這次大婚的隆重和皇家的氣派。雲霽身後跟隨的迎親隊,更是浩浩蕩蕩,五百對童男童女,穿戴喜慶,每人手捧一個鎏金托盤,托盤以繡著鴛鴦戲水的紅錦鍛墊著,紅錦鍛上擺放著成雙的小件迎親禮。看看這些迎親禮:白脂玉鐲,翡翠項鏈,南海珍珠,和田如意,金釵銀釧,貓眼綠寶,等等等等,全是宮中珍品,當真看的人眼花繚亂。另有三百對壯漢在後麵抬著三百個大件的箱子,箱子裏的珍寶更是價值連城。觀看的百姓無不嘖嘖稱奇,都在討論寧王與柳家小姐是天作之合,也紛紛不解,皇上明明知道寧王與柳家小姐情投意合,為何偏偏要安排個正妃是紀家那個癡傻小姐紀笑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