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校長都是老師
視點
作者:柳袁照
校長與老師,崗位不同,承擔的義務、責任、使命也不同。不過,從本質上看,校長與老師都是教育者,也都是管理者。校長在學校的影響,主要是思想、理念的影響,他(她)隻是老師隊伍中的一員,盡管是有些特殊的一員。
現實中,許多校長忘了校長的本質屬性,而誇大了他(她)的特殊性。之所以說“每一個校長都是老師”,是想強調三層意思:一是校長要放下身段,放低重心。校長對學校的影響,與行政機關首腦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我很不讚成動輒就說“校長要引領老師”之類的話。多年前,我曾經在學校裏提倡“推門聽課”,抓課堂建設,要求校領導、中層幹部、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等隨時“推門聽課”。一次教師大會上,一位老師上台發言:“能不能改動一個字,把‘推門聽課’改成‘開門聽課’?”一字之改,境界完全不一樣了。老師變被動地接受檢查為主動地隨時歡迎大家來指教。校長不可自以為高人一等,閉門提出一套理念,不顧與本校的曆史、文化等契合與否,就讓老師們“認同”。校長要放下身段,放低重心,走近教師,與教師融為一體。其實,教師群體蘊藏著無窮的智慧。
二是校長要把教師發展放在首位。校長的發展,要與教師的發展同步。校長的發展與其他職業人的發展不同,一旦脫離了師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校長過度自我發展,就可能會不利於學校、師生的發展,特別是不利於教師的發展。我曾留意自然界的現象:大樹下,連小草都不生長,大樹獨占陽光雨露,其他樹木怎麼辦?為此,校長應與教師抱團發展。我們學校鼓勵教師著書立說,近年來,僅語文學科就有十多個教師寫書或編書並正式出版。去年,教師們研究諾貝爾文學獎曆年獲得者,選出了因為詩歌而獲獎的39位得主,研究他們,整合成校本教材與課外讀物《我坐在窗前》。我作為校長,也僅是其中一名普通的撰稿人員。又如,教師的原創散文、詩歌集《西花園的風》《西花園的雅》《西花園的頌》《西花園的雨》《西花園的樹》《我的老師》等,同樣,我也僅是其中普通的一名撰稿人員。
三是校長工作不要做成“擺拍”,要“抓拍”與“隨拍”。校長是老師,就要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學校實際的、具體的教育教學上。這種投放,不是“擺設”,而是要承擔教育教學的實際工作。當了校長就脫離課堂、脫離教學、脫離學生,僅強調“管理”,那是虛浮的表現。校長對教師的引領,要“身先士卒”的。校長既是管理的行家,又是學科的專家,要在課程開發與整合、新型課堂的建設等關鍵領域,能有發言權、指揮權。校長隻有自己沉下去,像老師一樣,去麵對、研究與解決許多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才會在“引領”中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也就是說,隻有自己也“下水”,方能帶領整個團隊一起在大江大海中遊泳;僅僅站在岸上,按著攝影師的要求去“擺拍”,那是花架子,這樣一定是發展不好學校、管理不好師生的。
每一個校長都是老師,並不是要求校長完全像老師一樣工作,而是強調校長心中要有老師,要能常常站在老師的立場思考問題;強調校長心中要有學生,要能像老師一樣心裏裝著學生;強調校長要能正確地認識自己,降低重心,學校的一切管理,都要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