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漼登基以來,他上早朝的時間基本上很少了,從五天一次早朝,漸漸變成了十五天一次早朝。
這一天天色還是黑沉沉的,但大街上已是馬車隨處可見,馬車右轅上,橘紅色的燈籠上寫有主人的官銜和姓,比如工部侍郎崔,這就是工部侍郎崔慎的馬車了,馬車一輛接著一輛,夾雜著騎馬的官員,浩浩蕩蕩向丹鳳門方向駛去。
此刻卯時未到,丹鳳門廣場上聚滿了官員,他們正兩兩低聲交談。這時,含元殿上傳來一聲渾厚的鍾聲,一名殿中監官員走出來高聲宣道:“卯時一刻已到,升朝!”
丹鳳廣場上數千名官員立刻排成了兩隊,大唐的朝會有小朝、中朝和大朝之分,小朝主要是臨時有要事才召集的朝會,這是由從以上官員參加,一般在紫宸殿或者延英殿舉行,討論軍國大事。
而中朝一般是指每天早上的朝會,五以上職事官都要參加,這是大唐最頻繁的朝會,像的朝會也是屬於中朝,大多在宣政殿舉行,但今天在含元殿舉行,官階又降到七以上,不限職事官,這就有大朝的意思了。
大朝是每年五月初一和外國使臣集體覲見時在含元殿舉行,京官九以上,外官因朝集在京者,一律就列,場麵其隆重。
“百官進殿!”
千餘名官員分成兩列,左列由中書令趙隱率領,右列由尚書令崔彥昭率領,按級依次排列,走上高高的龍尾道,向氣勢恢宏的含元大殿魚貫而去。
含元殿極為寬闊,南北長四千餘步,東西廣五千餘步,可容納萬人,它巍峨地屹立於龍原南沿之上,目遠眺,終南山清晰可見,長安街道盡收眼底。
群臣進殿,從以上官員都有席位,可坐聽朝政,而四以上官員都在後麵站立,按三省六部九卿五寺以及散官的順序依次排列。
大殿裏竊竊私語,議論著今天早朝的內容,今天早朝就隻有一個議題,岐王在鳳翔的新政。
“皇帝陛下駕到!”
殿中少監一聲長喝,官員們紛紛站起身,大殿裏靜悄悄的,鴉雀無聲,隻聽一聲鍾響,四十名宦官分兩列進入,緊接著是近名禦前帶刀侍衛魚貫而入,腰挎銀裝儀刀,手執玉錘金戈,分列玉階兩邊,最後是十六名宮娥,手握宮扇、羅蓋,簇擁著大唐天子李漼進殿。
因為今天是正式臨朝,李漼身穿繡龍大裘,頭戴天袞冕,白珠九旒垂在麵前,小五子立在他身後。
李漼坐定,環視了眾臣一眼,眾臣一齊躬身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整齊響亮,李漼滿意地點點頭,一擺手,“眾愛卿平身!”
“陛下有旨,百官歸位!”
“謝陛下!”百官紛紛返回自己的隊列,各位高官也坐了下來。
“陛下有旨,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陛下,臣有奏!”王宗實站出來說道。
“準奏!”
“諾!”王宗實說道:“岐王在鳳翔實行新政,弄得天怒人怨、民聲沸騰,加之岐王大肆屠戮異己,臣懇請陛下製裁岐王,以正國本!”
上麵龍榻上的李漼臉色早已經變得陰沉難看,岐王那是自己最為喜愛的兒子,整個大唐又有幾個人不知?王宗實居心叵測,故意給朕難看!
接下來又有幾十個官員出列告發岐王李健實行變法,意圖不軌!李漼發現這些人當中不僅僅有王宗實一黨的,還有閹宦一黨和幾個世家門閥的代表,如果說隻有幾個官員或者十幾個官員,李漼也許會乾綱獨斷將此事壓下來,可是這裏麵幾乎每個黨派的人都有,這讓李漼有些難辦了。
李健掃了眾人一眼,自然知道眾人的意思,這種所有黨派幾乎全部參奏兒子,肯定是兒子惹了眾怒了。眾人都知道李漼對李健這個兒子那是極其寵愛,“此事容後在議!”李漼遲疑了片刻說道。
“陛下三思。”眾大臣紛紛站起身來,拱手說道。
“這件事情朕會考慮的。”李漼頓時反應過來,心中微微有些不滿,擺了擺手說道:“今天的事情就到這裏吧!你們都退下吧!”說著自己站起身來,就進了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