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館(2 / 2)

“可是這和陛下任您為弘文館學士有什麼關係呢?”這下可輪到杜讓能迷糊了。

“兩者之間關係極大!據我所知,三皇子健和四皇子佶明日去弘文館讀書,某就是他們兩個的師傅!”杜審權眯著眼睛說道。

“父親是想通過三皇子來規勸陛下?”杜讓能一下就想到了這裏,看著自己的父親問道。

對於自己兒子如此機智敏捷,杜審權已經習以為常了,他摸著胡須,說道:“沒錯,外間盛傳三皇子敏而好學聰敏睿智,為父明日觀察一番,若是三皇子真是雄才偉略,內有為父這樣的賢臣輔佐,外有鎮海軍這樣的精兵強將,大唐中興指日可待!”

杜讓能聞言連忙點點頭,對於自己父親這樣的天真的想法,他是不讚同的,如今的大唐已經病入沉屙,須得大毅力的人打破重建,猶如漢光武帝中興大漢,在造大唐百年盛世江山。

今天是李健第一天去弘文館上學的日子,所以李健早早起來收拾了。

“殿下,宣微院劉典牧求見!”

如詩稟報道。

“哦?請進來吧!”李健說道,這個劉季述乃是劉行深的義子宣微院的典牧署,他來

做什麼呢?

“奴婢拜見殿下!”一聲尖銳的聲音打斷了李健,隻見一個二十多歲眉清目秀的太監走了進來。

“嗬嗬!劉典牧不必多禮,快快進來做吧!”李健笑嗬嗬地說道。

“殿下不必忙活了,奴婢知道殿下今天要拜師進入弘文館讀書,所以就將殿下拜師所需要的東西備齊,剩的殿下再差人走一趟典牧署!”劉季述說著,幾個小黃門一人手裏拿著一個紅布蓋著的托盤。

“劉典牧有心了!孤在這裏就多謝了!”李健拱手說道。

“呦!殿下可是折煞奴婢了!給殿下辦事兒,那是奴婢的福氣!殿下還需早些去弘文館,奴婢先行告退!”劉季述低著頭倒退著身子走了出去。

李健心道:“縱觀華夏五千年的曆史,在曆朝曆代中都有成千上萬的太監,暫且不去說他們的忠奸好壞,但他們都有一套超乎常人的厚黑心術,懂得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真是無所不能,有甚者更是權傾朝野,獨攬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到了如今太監已發展成為皇權卵翼下禍國殃民的一股特殊勢力。究其原因,太監所受乃是腐刑,生理上的被閹割往往導致心理上的變態,曆史上那些有名的大太監,多數是禍國殃民的奸臣,是導致王朝覆滅的不安定因素。

而且別看如今劉行深巴結自己,一旦有更大的利益擺在眼前,他會毫無猶豫地拋開自己,甚至對自己下手!”

李健早早的就帶著兩個弟弟來到了以後學習的弘文館,按照大唐禮製,李健等人是要進入弘文館皇族學習的,須有皇族勳貴的子弟陪讀。

僅僅一個晚上長安城所有的各王親勳貴、文武大臣凡是年齡和李健相仿的無論嫡子還是庶子都想進入弘文館學習,最終李漼隻讓杜審權三子杜弘微、出身熒陽鄭氏的戶部郎中鄭畋之子、前同平章事令狐綯次子令狐榮、神武大將軍王宗實之子王衛新陪讀。

今天也是杜審權第一次來給皇子們講課的時間。

李健和四弟李佶拜師,自然是做足了全套的束脩之禮,一套繁瑣的拜師之禮完成,眾人才開始進入弘文館內。

杜審權也不是迂腐的儒生,雖然下麵好幾個學生包括自己的兒子,但是他知道所有的人都是三皇子李健的陪讀。

所以《論語》《中庸》《孟子》一類的書,他不打算多講。

對於李健自己來說如今最重要的不是學那些聖人之道。而是學會如何平衡各方勢力,對李健倒是頗有助益。

一節課下來杜審權對於李健是非常的滿意,自己所講的每一件事情,李健基本上都能舉一反三並且熟練地掌握住,李健沒有皇室子弟的驕橫跋扈,也不像課上神武大將軍王宗實之子王衛新那麼草包。

李健的談吐舉止充滿著莫名的豪氣,讓杜審權如同伯樂發現千裏馬一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杜審權覺得自己就是那個伯樂。因為他在李健的身上,看到了大唐中興的希望!他堅信假以時日李健必能一掃大唐的內憂外患,再現一個盛世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