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吾道窮矣(3)(1 / 1)

哀公受寵若驚,喜不自勝,微笑著說:“全賴塚宰輔佐,眾位愛卿辛勞,方感動了上天。”

在群臣共賀的聲浪中,孔子長籲短歎,不斷地自言自語說:“如今難道是太平盛世嗎?如今難道是太平盛世嗎?”

南宮敬叔問:“麒麟出現既是祥瑞之兆,夫子為何感傷呢?”

孔子長歎一聲說:“麒麟,仁獸也,含仁懷義,音中鍾呂(叫起來聲音像音樂),行步中規,折旋中矩(走路旋轉都合規矩),遊必擇上,翔必有處,不履生蟲(腳不踏蟲子),不折生草(身不折青草),不群不旅,不入陷阱,不入羅網,文章斌斌(身上有美麗的花紋)。其出必明王在位,以示祥瑞於世。故帝堯時麒麟遊於郊外,萬民知其為祥,不忍傷其生;周將興,鳳鳴於岐山,百姓以為瑞,爭圖其形,麒麟也曾現於野。自堯至今,麒麟兩現於世,今次出現,無明王在位,非其時也,故折足而亡於奴隸人之手,這叫我如何不因之而感傷呢?”孔子說著,用衣袖掩麵哭泣,淚如雨下。

自此,孔子不再看書寫字,連編修“六藝”的工作也終止了。他說:“丘猶麟也!麟之出,因不遇明王而遭害;丘生不逢時,不遇明王,故吾道難行於世,而終至於窮矣!”

【子曰】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論語·衛靈公》)

【啟示】

孔子說,君子擔心自己走完了一生,卻與君子的頭銜不相稱。孔子主張人生應該積極進取,有所建樹。那樣,在回首自己的一生時,才不會因碌碌無為而遺憾,因荒廢年華而悔恨。

五、夫子辭世

子貢回來就去拜見孔子,孔子這時候正拄著拐杖,在門口走來走去,看到子貢來,就拉住他的手說:“子貢,你怎麼來得這麼晚啊!”子貢眼圈也就紅了。孔子於是歎息一聲,唱起歌來:“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然後也也不由得掉下淚來。子貢強忍著苦,拉孔子坐下。孔子又緩緩說:“天下無道已經很長時間了,都不能按我的方法來做。夏朝人死後埋在東階,周朝人埋在西階,殷人在兩個柱子之間。昨天晚上,我做了個夢。夢見我坐在兩個柱子之間上墳,我可能是殷人吧。”過了七天,孔子就死了。

孔子死後,眾弟子都服孝三年,隻有子貢服孝六年。在這六年裏,偶爾也有消息傳來,子貢出使過的國家:齊、吳、越、晉都發生了巨變,隻是他已經不關心了。守墓期間,他將南方稀有珍木楷樹移植於其師墓旁,寄托他對老師的一片真情。楷樹木質堅韌,樹幹挺直,象征孔子為人師表,天下楷模。

【子曰】

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啟示】

孔子說,我從十五歲開始立誌做一個學者,三十歲,便能自立於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並能辨別是非真偽,七十歲,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範。孔子被尊為萬世師表。他的一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生。今天我們任然用孔子的這段話,來激勵人們,在不同的階段,要達到不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