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劉武周、宋金剛被處羅可汗斬殺之後,仍在介休苦守的尉遲敬德、尋相由此便成了無主之人,他們商討後便一起投降了唐軍。
其實,當時唐朝大軍已把介休圍得水泄不通,真要強攻的話未必就攻不下。可李世民十分欣賞尉遲敬德,一心要將他收為己用,而且勝局已定,再行攻城也隻是讓士兵們徒增傷亡而已,故對介休隻圍不攻。同時,為免尉遲敬德受難,還常常給他們送些幹糧,天長日久尉遲敬德胸中感念,遂降了李世民,並甘心為其驅使。
那天,雀鼠穀的風口處,他們曾戰鬥過的地方,李世民與尉遲敬德肅然而立,大談以往幾次交鋒,如今想來竟恍如一夢。他們一個智而不詐,一個憨而不愚,當真如遇知己,好不暢快,一陣又一陣的爽朗笑聲射向深不見底的山穀,返回來的則是對他們的欽佩和祝賀。
尉遲敬德終於按捺不住,問出了心底埋藏已久的問題:“大王,那天我們比試時候,你是怎麼一射就射中了呢,而且還那麼的鎮定,那麼的有信心?我把眼睛蒙上之後整個人都是蒙的,黑洞洞的,什麼都看不見,轉了好幾圈,最後能射中完全是僥幸,敢巧了!你怎麼做到的?箭術怎麼那麼好?怎麼練的?”
李世民哈哈大笑,拍著他的肩膀詭秘地道:“你呀,就是傻愣傻愣的!你還真以為我真的把眼睛蒙上了?我是沒綁那麼緊,偷偷在底下留了一條縫兒!哪像你,自己給自己綁,還綁的緊繃繃的,可不就黑洞洞的嘛!”
“啊?”尉遲敬德又驚又愣,繼而“嗬嗬”地憨笑起來,未幾又頗為不服氣,說道:“哼,大王,你總騙人!我要跟你再比比,你肯定贏不了我!”
李世民哈哈大笑:“不用比了,你贏了。我就是因為贏不了才耍小聰明的,不過都過去了,我向你保證,以後一定再不騙你,否則的話……”
尉遲敬德搶道:“你學狗叫!”
李世民一愣,片刻之後便與尉遲敬德一起“嘿嘿嘿”地笑個不停,說:“好,就依你!學狗叫!”
但李世民依然倔強地表示,論武藝他比不過尉遲敬德,但要論彎弓射箭,他絕對技高一籌。尉遲敬德不服,於是二人便又很公平地進行了幾次比試,最後尉遲敬德始終箭術不及,這才真心拜服起來,慢慢的他心裏的李世民已近乎於一個“神”的存在。
自尉遲敬德歸入李世民麾下之後,秦叔寶、程知節、劉弘基、孤神慶等幾名武將都甚為高興,常常一起動不動就拳腳相向、持刀弄劍,尤其是程知節,他性情最為豪爽恣意,隻因其他幾人都相對較為沉穩,故常常覺得太過約束,這下好了,尉遲敬德一來,二人立刻如魚遇水,甚為投契的很,馬上成了軍中的一對兒“活寶”,今天罵得粗話連篇,明天又一起鬥酒作樂,還不時故意攛掇別人生事以怡情,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但不管是誰,大家都聚在一起逗樂時,李世勣總是找機會故意躲得遠遠的,有時無意碰上了,便默然地看一會兒,明顯有幾分黯然神傷,可一旦大家發現了他,請他一起加入時,他又立刻眉開眼笑,故意找借口離開。久而久之,大家聚眾尋樂的時候也就都不再叫他了,即便他人在一旁,也隻道他不喜熱鬧而熟視無睹、不加理會。
某天,李世民碰巧路過,發現了李世勣站在人群之外,貌似格格不入。他悄悄走過去,示意李世勣跟他一起來到房中。李世民道:“懋功,其實有件事我一直想找機會跟你說……”
“大王!”李世民還沒說完李世勣就搶先道,“其實李世勣早就該來負荊請罪的,隻是……請大王恕罪,李世勣甘願領罰!”
“你,你這是何意?”李世民驚問道。
李世勣邊思索邊小心道:“啟稟大王,那天在介休城外,您好不容易給了我一次上陣立功的機會,我本該好好珍惜的,可是,沒想到最後還是辜負了大王的期望,若不是大王您後來衝過來,那宋金剛就有可能從我這兒撕開口子闖過去。我差點兒讓大家功虧一簣,實在是……可是我真的是盡力了,真的是拚盡全力的……還有,大王您的救命之恩,我,必定銘記於心永不敢忘!”
“哦,我明白了,原來你一直對這件事耿耿於懷啊!你該不會就因為這個才跟叔寶、知節、敬德他們故意疏遠的吧?”李世民突然恍然大悟。
“這……”李世勣一時無法作答。
“哎,懋功,你本是個聰明人,怎麼這會兒這麼犯糊塗?”李世民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論衝鋒陷陣,叔寶、知節他們可以一當百,其悍其勇說是萬裏挑一也不為過,這點兒,你確是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