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勿自暴,勿自棄,
聖與賢,可馴致。
譯文
說話不要不講理,行事也不要胡作非為,這是文人的大忌;不要糟蹋放棄,高尚的品德和出眾的才華,都是可以慢慢培養起來的。
典故
南朝時期有個人,名叫顧歡。他出身低賤,家境貧苦,卻從小就十分喜愛讀書。因為家中窮,沒有錢供他上學,每當農忙時,就叫他到田裏幹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一次,父親派他到田裏看護將要成熟的莊稼,避免麻雀偷食,誰料到顧歡卻詩興大發,竟然在地頭上寫了篇《麻雀賦》,等到他回家時,稻子已經被麻雀吃去了大半。父親知道後,非常地生氣,就想動手打他,這時看到顧歡的《麻雀賦》,怒火頓消。村裏有座學堂,但是顧歡卻不能入內學習,他便站在學堂的牆外偷聽。
十歲後,他赴豫章郡向當時的名儒雷次定求教,努力鑽研五經經義,後來終於成功了,成了當時知名的大學者。
弟子規
一、總敘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二、入則孝出則悌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麵;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複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三、謹而信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尿回,輒淨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