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文濤
這是兩個真正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記錄,盡管在此之前,彭帥從未獲得過巡回賽單打冠軍,卻因此而一舉將自己的名字載入網球史冊。而李娜則將“標杆”的參照從伊達公子的身上徹底轉移,開始比肩也曾排名世界第二的華裔史上最偉大的網球明星張德培。
一個很難複製的傳奇
就在取得排名新突破的前幾天,李娜在多哈網球公開賽第三輪中憾負捷克選手塞特科夫斯卡,這是她新賽季的首場敗仗。而在此之前,這位武漢姑娘已經取得了令人咋舌的賽季13連勝,未嚐敗績,與之相對應的自然是將澳洲網球公開賽的冠軍獎杯收入囊中。
2011年,澳網女單獎杯“達芙妮紀念杯”曾來到中國巡展,在武漢黃鶴樓下留下了她的曼妙身影,隻是恐怕沒有任何一個人在當時敢於相信,她真的能有一天會屬於中國。那一年,李娜曾離她很近很近,她在墨爾本首次闖入了大滿貫決賽,雖然惜敗克裏斯特爾斯,卻令網球的熱潮再一次席卷華夏。
那一年,筆者恰好正在墨爾本實地采訪,盡管已經出現了“李娜熱潮”,第一次大滿貫決賽的經曆也足夠震撼,但是並看不到她的身上擁有“曆史巨星”的潛質。和外國記者聊天時,他們除了一貫的客氣恭維,也直言這次突破對中國網球而言,“未來恐怕很難複製”。那個時候,我是讚同他們的觀點的。
很快李娜給了這些所謂的專家一記響亮的耳光,同年法網,她奪得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座單打大滿貫獎杯。隨之而來的是“未來恐怕很難複製”的聲音再次甚囂塵上。那個時候,我還是讚同他們的觀點的。
三年後,李娜再次扇了我們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