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搜尋的人員在海麵上找不到任何漂浮物?為什麼“海陽5丸”連份電報都沒發回?船上裝有30噸燃料,為什麼遇難水域連一點油花花都沒有?
這片海域被日本人稱為“魔鬼海”。它位於日本列島和小笠原群島之間。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一起失蹤事件,人們是不會把這裏稱之為“魔鬼海”的。
早在1928年2月28日,一艘6000噸級的美國輪船“亞洲王子號”,駛離紐約港,經巴拿馬運河駛入太平洋。一個星期之後,一艘名叫“東部邊界城市”號的輪船,曾經收到“亞洲王子號”發出的呼救信號,這個信號重複了幾次就消失了。駐夏威夷的美國海軍動用很多力量前往搜尋,但一無所獲。
到底是什麼力量在日本的“魔鬼海”作祟?
1957年4月19日,日本輪船“吉州丸”正在這一帶海域航行。船長和水手們都奇異地發現“兩個閃著銀光,沒有機翼,直徑約10米長,圓盤狀的金屬飛行物”從天而降,鑽入離船不遠的水中,當時海麵激起巨浪。船長馬上記下當時的位置:北緯31°15′,東經142°30′。
很明顯,飛碟是涉嫌對象。不,除了飛碟之外,包括日本魔鬼海在內的遠東海域,還發現一種被稱作“閃閃發光的海底巨輪”的神秘物體。
1967年3月,3艘貨輪上的水手都看到了一個泛著磷光的車輪狀物體,高速地在水下運行,光是從旋轉的中心輻射出來的。3艘船中有一艘船上的水手,一周之內兩次見到這個怪異的現象。另一艘船的水手,在10月份又在同一海域發現同樣的現象。半年時間之內,人們總共5次觀察到它。這片海域是在曼穀到婆羅洲西北的一條直線上。
研究這種磷光巨輪的權威人士,漢堡的庫特·卡勒教授說,這種磷光輪在旋轉中似乎放射著千道光芒。中國的“成都”號貨輪的船長說,他也曾見過一種乳白色霧狀波浪,這種波浪寬9米,彼此間距9米,在水下2.5米的深處,以每秒鍾起伏兩次的節律從船下穿過。這表明,磷光輪的支臂以每秒鍾至少30米的速度在旋轉運行。
一個星期之後,這位“成都”號貨輪船長他又看到兩個“巨輪”。這一次觀察到的現象頗為古怪,它每秒鍾放射5~6次光,其閃光照亮了近80%的海麵,其亮度雖不強烈,但能看得清書上的字。
“格倫法洛赫”號船長稱,他曾觀察到一種發光狀霧似的沙堆,從一個直徑15~30米的中心點湧了出來。他還發現兩個海底巨輪,疊在上下做反向旋轉。
卡勒教授說,這些“海底巨輪”在婆羅洲和暹羅(泰國)灣海麵最容易發現。美軍“河狸”號船上的官兵,也曾在這一帶海域發現過“巨輪”。
有些學者試圖以海洋中發光的微生物作用來解釋這一現象,但那些微生物怎麼能構成一種比風速、氣流速度都快的光輻射線呢?
百慕大謎題尚未解開,“巨輪”現象又給我們的科學家帶來了麻煩。
四、世界的啞謎:複活節島
1.神奇的巨石人像
在東太平洋的狂濤巨浪中顛簸,是一次枯燥無味又充滿艱辛的航程。即使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裏,陽光和海風也並不能給人們帶來多少歡樂,畢竟航海生活是寂寞的,隻有偶爾躍出洋麵的飛魚、或者天空掠過一兩隻飛鳥,會給人們帶來些許短暫的喜悅。
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1722年4月的一天,由荷蘭海軍上將雅各布·羅格文率領的3艘戰艦,曆時數月,穿過茫茫大洋,在暮色蒼茫之際,當他們望見洋麵浮蕩著一個小島的黑影時,他們該是何等的歡欣了。
這一天是複活節。複活節給心靈枯竭的水手帶來了歡樂,他們也給這個小島起了個頗有紀念意義的名字——複活節島。
他們懷著興奮的心情登上小島,預料中和意料之外的事情都發生了。他們沒能料到這個荒島上還有人居住。島上土著欲劫持登陸者的財產,這是可以想象到的。摩擦不可避免,不幸的結局是灘頭上留下幾具土著居民的屍體,土著人潰退了。
不愉快的拜訪,使他們不願意在小島上過久地逗留。幾個小時後,他們就揚起帆起航了。留在他們記憶中的不是灘頭血戰的那一幕,而是島上那排巨大的石人雕像。土著人做這些雕像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