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閱微草堂筆記》的隨想(1 / 1)

讀《閱微草堂筆記》的隨想

來稿摘登

作者:徐寧

凡為官,罪大惡極是貪汙受賄、暴政虐民。也有另一種極端:自詡清高、屍位素餐。如果前一種叫胡作為,後一種就叫不作為。

紀昀對這個現象很是關注。《閱微草堂筆記》開篇就講了一個不作為的庸官:有戶人家鬧狐祟,平原知州董某前往驅趕。狐祟既不攻擊、也不怕他。他自認是清官,想以清譽擊敗狐祟。狐祟說:“公為官,頗愛民,亦不取錢,故我不敢擊公,然公愛民乃好名,不取錢乃畏後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董狼狽而歸,咄咄不怡者數日。劉一仆婦甚粗蠢,獨不畏狐。狐亦不擊之,或於對語時,舉以問狐。狐曰:“彼雖下役,乃真孝婦也,鬼神見之猶斂避,況我曹乎。”劉乃令仆婦居此室,狐是日即去。

還有一個鄭蘇仙夢遊冥府的故事:閻王正在收錄死囚,一個身穿官服者昂首挺胸、理直氣壯:“我所到之處,秋毫無犯,隻飲清水一杯,無愧於鬼神。”閻王一笑:“設官以治民,無論官大官小,都有利弊之事需其料理。如不要錢就是好官,把一個木偶放在公堂上,它連一杯水也不喝,豈不更好?”官吏又辯解:“我雖無功,卻也無罪。”閻王說:“公一生處處求全自保,避嫌不言,非負民乎?畏繁重而不舉,非負國乎?三載考績之謂何,無功即有罪也!”

曆代王朝,不管皇帝本身作為如何,但對下屬貪汙中飽都毫無列外嚴防死滅,甚至用酷吏、重刑嚴法。高壓態勢下,不作為的傾向又會悄然成風。官員以廉潔清明相標榜,遠離易惹非議的工作,明哲保身、消極為官。紀昀身處官場,諳熟眾官世相,在他看來,兩種傾向都要警惕。可見不作為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自古就有。

毋庸置疑,確有這麼一類官員:工作有能力、思想活躍辦法多,但膽子大、欲望也多,功績和罪錯成正比。另一類,老實巴交、謹小慎微,但庸俗無能,如同擺設,清譽和庸碌也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