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靈敏的植物——毛氈苔
含羞草是一種很敏感的植物,人手指輕微的碰觸也會讓它迅速閉合葉子。然而這還不是感覺最靈敏的植物。達爾文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段長11毫米的細頭發絲,放在食蟲植物毛氈苔的葉子上,葉子上的茸毛竟能立即感覺到。有人把0.000003毫克的碳酸銨,滴在毛氈苔的茸毛上,這樣微小的重量,它竟也能立刻感覺到。相比之下,毛氈苔要更勝含羞草一籌,是目前世界上感覺最靈敏的植物了。
毛氈苔屬茅膏菜科,多年生草本,葉柄細長,葉片近圓形,生滿紅紫色腺毛,分泌黏液,能捕食小蟲,是著名的食蟲植物。它主要生長於潮濕多沼澤地區的沙質酸性土壤,花小,白色或淡粉紅色,直徑最大有1.25厘米,葉緣、扁平,葉表麵布滿一層具腺體的毛,腺體會分泌一種吸引昆蟲的黏性物,當昆蟲被吸引前來取食時,會被葉麵上可彎曲的觸毛所捕獲,隨即葉席卷,觸毛分泌酵素將其消化後,葉又張開再布羅網。
說起毛氈苔,還有一段關於它的故事。在越戰期間,美國陸軍74團少校帕克·諾依奉命率團執行任務,來到越南的保安縣境內的騰婁森林中。在那裏,他們發現一塊很大的平坦地帶,上麵沒有叢林中常見的灌木叢、榕樹及藤本植物,而是一片十分美麗的紫色草苔,如同鋪著豪華的地毯。諾依曼少校下令就地休息,而麥克·西弗等3名士兵則奉命去尋找幹柴、水源。等他們返回時卻驚異地發現少校等25名官兵消失得無影無蹤,那紫色的草毯上隻剩下一些槍械刀刃。原來,他們都被這片美麗的毛氈苔吞食了。20世紀90年代,幾位生物學家在騰婁森林進行考察,證實了麥克·西弗講述的一切。毛氈苔是亞洲、非洲和北美洲的一種常見植物。
毛氈苔生長在沼澤、濕草甸地上,或生長在山穀溪邊林下潮濕的土壤上。因為沼澤地帶的小蟲及蚊子特別多,它們可以成為毛氈苔捕獵的對象。豬籠草是用瓶狀的變態葉來捕蟲,而毛氈苔則用變為手掌狀的葉子來捕蟲。毛氈苔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葉從根部生長起來,像一把長柄,約5厘米,柄端長著圓形或扇形的葉片,寬4~9毫米。葉上密生了許多觸毛,觸毛很象纖細的手指,它能握起來,又能伸開。
在觸毛頂端膨大成一個小球,這個小球能分泌粘液,粘液有蜜一樣的芳香,饞嘴的昆蟲聞到這種芳香就會迅迄飛來。當昆蟲碰到觸毛時,觸毛上的粘液就會把昆蟲枯住。這時,觸毛能很快地握起來,緊緊地“抓”住,不讓昆蟲跑掉。觸毛上又能分泌一種蛋白酶,可以消化分解昆蟲,毛氈苔的葉細胞就把消化後的養料吸收到植物體內。隨後,觸毛又伸開來等待著新的“客人”陷入它的“魔掌”之中。
最有趣的是,毛氈苔能夠辨別落在它葉子上麵的是不是食物。有人曾做過試驗,如果把一粒砂子放在它的葉子上,起初它的觸毛也有些卷曲,但是,它很快就會發現落在葉子上的不是美味的食物,於是又把觸毛舒展開了。
毛氈苔屬於茅膏菜科,茅膏菜屬。在茅膏菜屬中,約有90種,分布在熱帶和溫帶。我國有6種,分布在西南到東北的廣大地區。毛氈苔又可入藥,在歐、美各國常用作治支氣管炎的祛痰藥,我國則多製成糖漿治療百日咳。
最珍稀的樹種——桫欏
桫欏為半陰性樹種,喜溫暖潮濕氣候。桫欏喜生長在山溝的潮濕坡地和溪邊的陽光充足的地方,常數十株或成百株構成優勢群落,亦有散生在林緣灌叢之中。桫欏在我國分布很廣,從北緯18.5°至30.5°。最北的記錄為四川鄰水縣,該地處四川盆地東部,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受地形影響,氣候較同緯度的長江中下遊地區偏高約2~4℃,具有冬暖、春旱、夏熱、秋雨、濕度大、雲霧多、日照少、幹濕季節明顯等特點。
桫欏科在全世界共有6屬500餘種,產於熱帶亞熱帶山地。根據目前比較權威的研究結果,我國有2屬14種和2變種,分布於西南和華南地區。黑桫欏被並入桫欏屬作為亞屬處理。桫欏科的主要分類特征是葉柄基部的鱗片,葉軸上的氣囊體,孢子囊的孢子數目和囊群蓋等。
桫欏科植物是一個較古老的類群,中生代曾在地球上廣泛分布。現存種類分布區縮小,且具較多的地方特有種,是研究物種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關係的理想對象。桫欏株形美觀別致,可供欣賞。
由於桫欏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遺性,它對研究物種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區係具有重要價值,它與恐龍化石並存,在重現恐龍生活時期的古生態環境,研究恐龍興衰,地質變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