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安那大學的科學家們提出驚人假設,他們認為最好的解釋就是,在我們太陽係邊緣的黑暗地帶,存在著一顆以前從未為世人所知的太陽伴星——褐矮星,也就是在我們的太陽係內擁有兩顆恒星:一顆是太陽,另一顆就是這顆仍未被現有太空望遠鏡探測到的褐矮星——它跟太陽互相繞著彼此旋轉。該觀點立即引發了科學界的巨大爭論,但路易斯安那大學的天文學家丹尼爾·威特米爾教授認為,這個驚人的假設完全是在統計學的基礎上得出的。威特米爾教授對記者道:“我們認為這是一顆褐矮星,但也可能是一顆質量是木星六倍左右的未知行星。我們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沒有任何其他理論可以解釋彗星軌道的奇怪變化。”威特米爾稱,如果它是一顆褐矮星的話,那麼尺寸較小的它將無法像太陽那樣進行核反應,它的表麵將相對較冷;同時由於處在遠離太陽的黑暗地帶,它根本無法受到多少太陽光的照射,幾乎不會有任何光線反射出來,以至於在冥王星發現後的70多年裏,天文學家至今沒觀測到它的存在也是很正常的事。此外,路易斯安那大學的科學家們還將包括恐龍滅絕在內的地球物種滅絕都歸咎於這顆神秘伴星的“作祟”,美國科學家們為此提出了“複仇女神”理論。威特米爾教授等人認為,這顆潛伏在黑暗之處的太陽伴星,可能正是給地球帶來物種滅絕、包括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
科學家認為,這顆褐矮星的運行速度十分緩慢,它的運行軌道每隔3000萬年會定時衝入彗星密集的奧特星雲中,巨大的引力會將奧特星雲中的一些彗星“拽”出來,將它們送往近日軌道,包括與地球擦肩而過,其中一些彗星雨則會撞到地球上,造成大規模物種滅絕。路易斯安那大學的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物種大約每三千萬年就會滅絕一次,這個滅絕周期之所以像時鍾一樣精確,正是因為這顆黑暗中的太陽伴星每隔3000萬年就會進入奧特星雲,巨大的引力使成批彗星偏離軌道衝向地球,成為“滅頂災星”。
路易斯安那大學的天文學家們測算,這顆黑暗中的星體大約在距太陽三萬億英裏的地方運轉——也即距離太陽有半光年左右的距離。據報道,美國NASA擬於本月25日在佛羅裏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向太空發射一部新一代的紅外線太空望遠鏡,這部紅外天文望遠鏡一旦升空,將可以驗證路易斯安那大學科學家們的驚人推斷是否正確。因為如果這顆神秘太陽伴星“複仇女神”的確存在的話,那麼這部新一代的紅外線太空望遠鏡將可以捕捉到它的身影。據法新社報道稱,這部望遠鏡耗資高達12億美元,具有比以往天文望遠鏡更強大的功能,可以觀測到宇宙中充滿塵埃的黑暗角落,以及現有天文望遠鏡根本無法察覺到的黑暗星體。太陽伴星“複仇女神”黑洞和暗能量之謎在現代科技所能達到的範圍內,黑洞和暗能量都是客觀存在。但它們具有什麼性質,以及它們的存在對宇宙探索有什麼意義,都時刻攪擾著科學家驛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