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馬紮羅山的自然條件獨特,適合熱、溫、寒三帶作物的生長。因此,就出現了一種奇異的景象,人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山上、山下的景色迥然不同:山麓一帶長著高大的熱帶森林,林中鬱鬱蔥蔥,藤蔓交錯纏繞,就像繞在一起的巨莽,蒼苔從枝椏上倒懸而下形成一道綠色的簾幕,清澈的泉水在山間潺潺地流淌;山坡上覆蓋著肥沃的火山灰,山穀裏長滿了香蕉、甘蔗、咖啡、劍麻、茶林等植物;雪線以上的峰巒終年被厚厚的積雪覆蓋著,還有巨大的冰川。乞力馬紮羅山憑借其獨特的壯麗景色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人。
乞力馬紮羅國家公園於1973年成立,總麵積達76.5公頃。園中有大量野生動物,如犀牛、大象、雄獅、角馬、斑馬和羚羊。現在這裏路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十四、突尼斯
突尼斯老城
突尼斯老城位於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內。它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地處地中海航道的要衝,是歐洲和非洲之間的主要貿易港口,而且還控製著一條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主要通道。突尼斯老城的主要特征是城市規劃諧調均勻,使得建於不同時1230年成了哈夫斯王朝的首都,於是這裏便成為了伊斯蘭文化中心和重要的商業中心。16~19世紀,突尼斯城在土耳其人統治下,建起了許多宮殿、學校、富商豪宅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築。1837年,法國人侵占了突尼斯。1957年,突尼斯獲得獨立,這裏就被定為首都。
在北非伊斯蘭城市中,突尼斯老城是規劃得最諧調的城市之一。現在,老城隻有幾座城門保存了下來,城牆已經倒塌。建於公元3世紀的宰圖納清真寺是老城最凝重、曆史最悠久的建築,同時突尼斯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也在這裏。
迦太基古城遺址
迦太基古城遺址位於突尼斯北部多丘陵地帶的三角半島上。該半島北臨艾爾.亞奈鹽沼小灣,南接艾爾.巴厘拉鹽沼小灣。迦太基古城遺址距離突尼斯首都突尼斯約17千米。曆史上,迦太基最繁華、最風光的時期是作為迦太基帝國首都的那個時代。可惜隨著曆史的變遷,迦太基最終成為一片曆史遺跡。1979年,迦太基古城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從迦太基遺址中可以隱約看出當時的主要建築,包括高13米、長34千米、厚8米的城牆以及宮殿、別墅、神廟、公共浴室、住房、競技場、劇場、跑馬場、墓地和港口等。修建於公元2世紀羅馬皇帝安東尼時期的規模宏大的安東尼浴池是其中最有名的,其總麵積達3.5公頃。浴池地處地中海海濱,其用水是用高約10米的渡槽從60千米外的地方引來的。浴池由更衣室、熱水遊泳池、蒸汽浴室、按摩室、逐漸升溫的熱水室、溫水室、健身操室、冷水室等組成,各種設施一應俱全。
伊其克烏爾國家公園
伊其克烏爾國家公園,坐落於突尼斯比塞大省境內,總麵積約為108平方千米。它之所以聞名於世就在於其獨特的自然資源:具有高度地質價值的白雲石自然景觀、北非大麵積濕潤地帶中惟一的一處湖泊——伊其克烏爾溺湖。伊其克烏爾國家公園,除了於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外,還被宣布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內的生物保護圈。
位於突尼斯比塞大省境內的伊其克烏爾國家公園麵積為108平方千米左右。公園的濕潤地帶包括潟湖和另一個與海相通的湖泊。在南部的窪地與潟湖之間,一塊500多米高的“伊其克鳥爾山”岩石矗立其間,公園名便是取自這塊岩石。
伊其克烏爾潟湖在非洲水鳥越冬地中的地位是最重要的。每年在這裏越冬的鳥成千上萬,如赤頸鴨、豆雁、骨頂雞、火烈鳥等。
喀爾寇阿內布匿城及其陵園
喀爾寇阿內布匿城及其陵園最早被發現於1957年,它坐落於突尼斯的納布勒省境內。喀爾寇阿內布匿城在公元前250年第一次布匿戰爭期間被廢棄,此後再沒有被重建,這使後人有機會一睹這座典型的腓尼基城的原初風采。1985年,喀爾寇阿內布匿城及其陵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