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座西方藝術宮殿裏,有一座陳列中國藝術品的中國館,是這座宮殿的獨特之處。在這裏,陳列著上千種明清時代的藝術珍品,如名畫和香爐、牙雕、玉雕、金玉首飾等。其中,既有亞洲國家贈送的禮品,也有法國侵略軍於1860年從北京掠走的不義之財。
方形的楓丹白露的花園在楓丹白露宮東麵。其麵積有0.03平方千米。花園中處處碧波青鬆,曲徑通幽。一座淺黃色的八角亭曾是王宮貴族和拿破侖的歡宴之處,它位於占地4公頃的鯉魚塘中。麵積達1.7萬多公頃的森林就在楓丹白露宮殿附近,林中多為高大的喬木,如橡樹、樺樹、山毛櫸等。
亞眠大教堂
亞眠大教堂,在法國索姆省亞眠市內。它的玻璃窗曾在建築史上開創了突出采光的新階段,這是其極具建築藝術價值之處,代表了哥特式風格的頂峰。這裏還有許多表現宗教題材的精美、逼真的雕塑作品,有人稱之為“亞眠聖經”,代表了當時精湛的雕塑藝術,它是法國最大最美的教堂之一。1981年,亞眠大教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亞眠大教堂建於1220年。3座殿堂、1個十字廳和1座後殿共同組成了亞眠大教堂,其十字廳長133.5米、寬65.25米、高43米。
亞眠大教堂分3層,高達12米的彩色玻璃幾乎構成了教堂牆壁的全部內容。教堂有巨大的連拱,在拱門與拱廊之間還有花葉紋飾。教堂的支撐柱都是束形柱,由4根細柱和1根圓柱組成。另外還有高62米和67米的兩座塔樓,分立在教堂的南北兩端。亞眠大教堂的著名之處是在正門的《最後審判》雕塑,另外殉道者像雕在北門,聖母生平像則雕在南門。
阿爾勒城的古羅馬建築和羅馬式建築
阿爾勒城的古羅馬建築和羅馬式建築,在法國的阿爾勒市內。阿爾勒市的政治地位曾於君士坦丁統治時處於頂峰,因為城中的建築多為羅馬式。為今人研究羅馬的建築風格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樣本。因此,1981年,阿爾勒城的古羅馬建築和羅馬式建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阿爾勒的繁榮期可追溯到公元1世紀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城內有競技場、地下門廊,劇場等建築。露天劇場是羅馬帝國最古老的劇場之一,建於公元前46年,總麵積1.2萬平方米,可供2.6萬名觀眾同時觀看演出。另外,還有一道雙層馬蹄形拱廊的地下門廊,約190米長、76米寬,曾經是羅馬帝國時期的糧食儲存地。建於公元4世紀的普羅旺斯大浴室的屋頂呈優美的半圓形。
出現於11~12世紀的阿爾勒城內的聖特羅菲莫教堂、聖母教堂以及回廊等是一批羅馬式建築。其中,聖特羅菲莫教堂擁有高達20米的羅馬式大殿。
亞克-塞南皇家鹽礦
設計者為法國幻想派建築師勒杜的亞克-塞南皇家鹽礦,建於1776年,位於法國的杜省。該鹽礦是法國幻想派建築風格的傑出代表,既漂亮,又實用,是藝術價值較高的工業建築。1982年,亞克一塞南皇家鹽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鹽礦於1779年投產後,因經營狀況不佳,在1846年易主於西班牙一家公司。1927年,杜省又買回了這個於1895年被廢棄的鹽礦。
這個鹽礦的中心建築物是一座簡樸的十字形經理樓。經理樓正麵是高大的列柱廊,柱廊上部的三角牆上嵌有圓形的窗。呈半圓形的鹽礦廠房把經理樓圍在中央。兩個寬敞的製鹽車間分立在經理樓兩旁。工匠的住房和鑄鐵車間則在製鹽車間的對麵。
斯坦尼斯瓦夫廣場、卡裏爾廣場和阿萊昂斯廣場
斯坦尼斯瓦夫廣場、卡裏爾廣場和阿萊昂斯廣場,在法國的南錫市。這三個廣場各有特色,各具千秋,是18世紀城市建設中的傑出作品,具有較高的借鑒價值及藝術價值。1983年,斯坦尼斯瓦夫廣場、卡裏爾廣場和阿萊昂斯廣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南錫市位於法國東北部的萊茵河支流摩澤爾河與馬恩一萊茵河交彙處。11世紀隻是一座小城的南錫,在1588年建立了新城.並於1766年正式成為法國的領土。斯坦尼斯瓦夫廣場、卡裏爾廣場和阿萊昂斯廣場把西北部的老城區和南部的新城區連接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