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人健康不如5年前(1 / 2)

一項涉及亞太地區15個國家的大型調查顯示

頭版

作者:瞿晟

“科技在發展,我們的健康卻在倒退!”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健康係副主任鈕文異教授說出了國人健康的現狀。這句話與亞洲某大型機構公布的居民“健康生活指數”調查結果不謀而合。該調查涉及亞太地區15個國家的1萬餘人,74%的人覺得自己的健康狀況不如5年前,其中包括許多30歲以下的年輕人。

慢性疾病高發是倒退主因

之所以會出現健康狀況倒退的問題,主要原因是慢性疾病的潛在威脅。該調查結果顯示,44%的中國大陸受訪者關注癌症,為最高,其次是心髒疾病和肥胖問題,比例分別為38%和26%。大家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近5年來,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與之相關的疾病死亡率也處於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藍睿明曾指出,中國80%的疾病死亡原因與其有關,“我國慢性病上升在預期之內,未來30年甚至可能出現井噴現象。”鈕文異說。

這話並不是危言聳聽,我們先看以下一組數據。《美國醫學協會雜誌》近日刊載的一項調查結果稱,與2007年相比,中國增加了2200萬名糖尿病患者;截至目前,全國心血管病患者已高達2.9億,比去年增長28%,腦卒中至少700萬;2011年,世界銀行發布的《創建健康和諧生活:遏製中國慢性病流行》報告指出,生活方式是導致中國城市居民患慢性病的重要原因,如不改變,到2030年,中國40歲以上人群中高血壓、高血脂等慢病患者將增加2~3倍,其中糖尿病將增加4倍。

在最新調查中,汙染問題是另一個被關注的熱點。各種汙染對健康的危害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七成中國大陸受訪者對空氣汙染帶來的健康隱患表示擔憂,遠高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研究已經證實,霧霾天氣、汽車尾氣等因素帶來的空氣汙染會誘發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甚至癌症。

知而不改是幫凶

人們常說“年老體衰”,其實,年齡和健康的關係並非如此絕對。鈕文異說,隻要堅持正確的生活習慣,完全可以保持身體健康,做到“年老未衰”。相反,如果按照錯誤的方式生活,不管你現在多麼年輕,等到的結果一定是健康倒退,未老先衰。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控煙辦公室副主任薑垣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很多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都與生活方式有關,如吸煙、飲酒、高油高鹽高糖飲食、運動少、久坐、精神壓力大等。世界銀行開展的一項關於中國慢病的研究成果顯示,由上述因素導致的慢性疾病占所有新發病例的2/3,吸煙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更是慢性疾病導致人們死亡的主要原因。

可以說,改變生活方式是我們可以直接掌握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但該調查結果顯示,盡管97%的受訪者讚同這一觀點,希望自己擁有充足睡眠、定期運動、體檢和健康飲食,卻無法積極改善;有超過1/4的人在過去一年內並未接受任何健康檢查。這一現象在年輕人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對他們來說,健康與事業似乎永遠是一對矛盾體,為了工作,有時不得不熬夜、久坐,承擔各種壓力,由此會引出飲食不規律、缺乏睡眠和運動、吸煙等一係列問題,而他們就在這種惡性循環中透支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