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1 / 1)

陰陽兩廂望,孤影獨徘徊。

再次踏入這香草齋,心中湧起的無數的悲痛。

“四娘,是我負於你,是我對不住你。”憑軒涕泗流也不過如此,悲苦交加縱然無法讓人可以接受,可這又怎及的眼見一個自私自利之人幡然悔悟的痛苦。滿頭華發,老淚縱橫。

人家說,貧賤夫妻百事衰。鄔四娘本是個大家小姐,自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為了以他相守,竟敢突破禮教,以己私奔。不棄自己困窘,織布刺繡,於街販賣,用來貼補家用。如此女子,古有卓文君,今有鄔四娘。可自己呢?

一入三甲,榮登天子之門,被張國舅相中。當張國舅訊問自劉鑄有無家室,為了權勢,為了榮華,他鬼使神差的竟回答沒有。四娘對此隻是報以善解的笑容,寬慰著劉鑄。她抱著笑,以劉鑄妹子的身份幫他打點所有的一切,笑著看劉鑄迎娶張二小姐。可那樣的笑容後抱著的是如何的哀痛與無助,那樣的笑背後不知默默的付出了多少心傷的淚。

新婚夜,四娘獨自一人在外守了一夜,昏倒在地,是隔天被府中侍女發現,送入了廂房。當劉鑄第一個孩子要出世時,是她噙著笑好言安慰著在外焦慮等待的劉鑄。當欣兒滿月時,欣兒周歲時,皆是她在外忙裏忙外的羅著一切,上山為欣兒祈福。而劉鑄則是一直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之事,因為她一直便是如此做的。

劉鑄有未有好好的珍惜著她,這點便是劉鑄自己也隻能報以悔恨。對於她,劉鑄隻是一味的用以前的情感束縛著她,抓著她不放。當他聽他的好友告訴自己喜歡上四娘之時,劉鑄當時隻覺的火冒三丈,認為四娘她不安於室內,水性楊花,於外勾三搭四。回到家,對她便是一陣辱罵,那時的四娘又是如何一個落魄傷懷。

張氏無意間發現四娘那隻半連釵,暗暗喜於心上,悄悄的告訴劉鑄。為了討好她,於是劉鑄直接向四娘索要,四娘拒絕了。那日四娘第一次衝著劉鑄生脾氣,心高氣傲的劉鑄又怎會受四娘的氣呢,兩虎相爭,留下的隻是兩人滿心的傷痕。

一場酒醉,一個錯誤,一種錯遇,留下的是張氏流淚哭訴的站在這衣襟淩亂的兩人麵前。如此則更加加深了劉鑄對四娘的怨恨,認為此皆為四娘的計謀。如此的兩人在一起,留下的便也隻有一次次的傷痛與折磨,可劉鑄對她仍是不願放手,不是沒想過,而是事到手邊便無法做下去。

再見麵,便又是一次痛徹心肺的傷害。好友酒醉,緊拉著四娘的手不放,而這一幕卻被擔憂四娘而暗中尋找過來的劉鑄看到。如此惡性循環,僅有的那點情意也將付之一炬,留下的隻是滿心的怨恨。

於好友相聚,好友滿心愧疚的向自己辭別,並遞上一支半連釵,以作賠罪。看著這隻半牡丹釵,心中一寒,含笑的同好友辭別,怒氣衝衝的找到四娘。開口直向她索要半連釵,她依舊的冷聲回絕。氣急之下便怒斥她不知廉恥,盡然將半連釵送於他人,全然忘卻了自己是有夫之身。她隻是冷笑的看著劉鑄,不給與否認。

將四娘永遠的控製於初到京城居住的草屋之中,讓她生存於漫無止境的內疚自責中,讓她自生自滅……

“四娘……”如今,所有事情水落石出之後,留下的隻是自己滿心的內疚,一夜白頭。

借著如流銀一般的月光,看著手中的半連釵,壓住心中的痛苦,隻是無法抑住眼中流落下的清淚。

當看到馨韻攜帶的那隻半連釵時,自己除了滿心的震撼外,依舊還是滿心的震撼。回到京都,暗中詢問了原先的那人,方知自己手中的金釵隻是他仿照的,隻為了賠罪。“四娘整日看著那隻釵發呆,想來還有還有另一隻吧,許是不小心丟了,所以仿照一隻給以賠罪。”以其說是賠罪,倒不如說是他對四娘的一份心,那份想要四娘歡樂的心。

他人尚且可以做到如此,可自己呢?釵尖緊緊的刺向自己的手心,一絲絲的血絲從掌心流了下來,拉的老長老長。四娘,一切都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