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略的理財忠告
財富科學
作者:佐非
提要:理財,不僅僅是變換各種手段擺弄資金,而是為了在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獲取收益。當然,理財過程中遇到的麻煩也不少,還有一些陷阱和誤區
我們理財的目的,是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獲取一定的收益。然而,如果心態不擺正,盲目追求高收益或者跟風,必然會使投資的風險處在高水平,從而出現虧損。因此我們理財不能忽略下列這重要的條忠告。
別以為永遠會有現在的高收入
隨著年齡增長,收入一定會有所增長。但是45歲是一個拐點,人到了45歲以後,從用金錢買智慧的階段,過渡到用智慧換取金錢的階段。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你掙錢的能力隨著身體機能的衰退開始下降。可能造成你收入減退的不隻有年齡,還有經濟的景氣程度。如果你處在一個周期性行業,比如房地產行業、金融行業。這個行業景氣階段和不景氣階段的情況讓你的收入差別巨大,你甚至可能在經濟低潮期因為業務萎縮被掃地出門。即使在周期高潮時期,周期性公司的從業者也不一定能保持持續的高收入,因為在高利潤的誘惑下,更多的後來者也會加入到競爭中。因此,別在自己春風得意的時候讓剛性支出過高,高額的房屋貸款、返還保險以及不斷投入的奢侈消費,可能會使你失意時的生活過得更沮喪。
別羨慕別人的投資收益
羨慕嫉妒恨是人們常見的心理誤區,當你看到人人都在賺錢,隻有自己在賠錢時,就把自己以前的分析判斷拋在腦後,覺得這一切糟糕透了,往往會失去耐心,拋掉手中真正有價值的投資。永遠不要去羨慕報刊上那些一年收益幾倍、幾十倍的神話,這隻會讓你在市場貪婪時更貪婪,在市場恐懼時更加恐懼。如果你能具有長期穩定增長的較低複利,也能帶來不錯收益的思想,有利於克服你的嫉妒心理。因為你知道,即使短期收益不如別人,但是隻要堅持下去,你將比大部分人富有。
不要頻繁交易
美國金融學者布萊德·巴貝爾和特裏斯·歐典對萬名投資者的行為進行了分析,發現年交易量越高的投資者,他的實際投資收益越低。同時,男性投資者的年交易量比女性投資者的年交易量高出20%以上,而投資收益卻低於女性。防止頻繁交易的最好方式是製訂一個投資計劃,有調查發現,有明確投資計劃的投資者業績顯著好於沒有計劃的。你可以學習彼得·林奇在進行每筆交易前沉思兩分鍾,列舉進行這筆交易的理由,查看是否符合投資計劃,有沒有投機交易的傾向。
別怕麻煩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同樣,投資也無法不勞而獲,就像巴菲特說的,投資者的勞動就是多閱讀和思考。你可能很忙,並沒有很多時間照顧你的投資,可以選擇一些比較被動的投資方式,但是這並不能意味著你可以減少分析和思考時間。即使是基金定投這種“懶人投資法”,也不反對投資者尋找到最安全、最高收益的投資定投,而找到這種投資都要花時間。如果你能不怕麻煩,平時多關注點宏觀經濟形勢,建立戰略性的投資眼光,並在市場大幅波動後調整投資組合,不僅能維持資產配置的目標,還有可能會幫助你在某些時間段裏獲取超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