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采納了他的建議,並任命他為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棗祗首先將荒蕪的無主農田收歸國家所有,將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軍隊的編製編成組,由國家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由他們開墾耕種,獲得的收成由國家和屯田的農民按比例分成。
屯田實施的第一年,就得穀百萬斛,曹操於是下令郡國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後來又接受棗祗的建議,下令軍隊屯田,屯田製得到廣泛推行。
而這屯田還分為兩類,一是軍屯,是指設立土地予不用打仗的軍士,要求士兵能自行耕作而生產行軍所需糧食。軍屯以若幹人為一營,且佃且守,士卒需繳納分成地租。
軍屯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還在軍中服役的軍人屯田,這是沿襲漢代的做法,隨宜開墾,且耕且守。另一種類型是士家屯田,用於屯田生產的士家包括從征將士的家屬和尚未抽調的後備役兵士
還有一種便是民屯,曹操時代,屯田事物主要由各郡國典農官主持。大的郡國設典農中郎將,小郡設典農校尉。
典農官獨立於郡縣之外,是專為供應軍糧而設的機構,雍正年間的軍機處與之頗為相似。若遇有重要事項,如屯田地點的選擇及處理農民逃亡等,則由屯田官直接向曹操請示辦理。
屯田製自古有之,並不是曹操首創,但在曹操執掌的曹魏年間,將屯田製發揮到了極致,屯田的規模和作用之大都是空前絕後的。
因此,熟知曆史的劉子山自然不會放過這能讓自己迅速積攢出雄厚資本的良策。
益州郡的百姓這些年來由於飽受盤剝,因此不少人選擇背井離鄉,攜家帶口逃荒到蜀郡或者交趾為生,而剩下來的人也是生活窘困,餓死者比比皆是,因此隻益州郡治滇池一縣便留下了大量的無主荒地。
等到徹底掌控益州郡十六縣,那時劉子山手中的無主荒地還會更多,到時在益州郡推行這屯田製想必不會受到什麼阻撓。
然而當前最讓劉子山頭疼的就是他手下沒有一個能夠替他執行這屯田之策的人選。
虎嘯營中的一幫軍漢打打殺殺還行,但讓他們整日與公務打交道,簡直是要他們的老命。
蔣福來雖然擅長整理賬目,打理錢糧,但他卻隻是一個大管家式的功能型人才,遠沒有掌控全局、治理一縣的能力。
而要代劉子山施行這屯田之策的人除了善於農業,還得有掌控全局的能力以及遠見的卓識,在劉子山心中最理想的人選便是劉大耳手下的簡雍。
劉子山可是記得三國誌13中所有武將的動漫形象中隻有這個簡憲和是徹頭徹尾的農夫模樣。
簡雍作為劉備年少時便跟隨左右的謀臣,對其忠心耿耿,為人卻極其低調沉穩。
他尤其擅長農事,他和糜竺二人的存在讓劉大耳有了一個強大的後勤係統,因此簡雍可以說為劉備建立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這簡雍乃是涿郡人氏,和這益州郡隔著十萬八千裏,劉子山實在想不到用什麼法子能把他從劉大耳身邊挖過來。
想到此處,劉子山一陣焦躁,自己明明有絕妙之策,然而手中卻沒有可以代他施行計策的人。
劉子山仰天長歎道:“老天啊,送我劉子山一個人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