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易筋經的本質(3 / 3)

“現在你所練的易筋經已經跟上古所流傳下來的易筋經完全是兩個東西了,現在你所練的易筋經已經經過了曆代宗師的編纂修改。”李靈素道。

楚浩點了點頭,目不轉睛的看著李靈素。

要知道,在古代,李靈素現在的所作所為,基本上就可以稱之為傳道了。

“所以,你現在所練的易筋經增加了動作之間的連接,每式動作變化過程清晰,柔和.如,肢體的軌跡方向,為前,後,左,右,上,下,肢體運動路線的軌跡,為簡單的直線,弧線等。運動軌跡的幅度,是以關節為軸的自然活動角度所呈現的身體活動範圍,整套功法的動作速度,是勻速緩慢地移動身體或身體局部。動作力量上,要求肌肉相對放鬆,用力圓柔而輕盈,不過度用力,不僵硬,剛柔相濟.每式之間全無繁雜,重複動作。”

到這,李靈素指了指自己的脊椎道:“脊柱是人體的中軸,又稱脊梁.由椎骨,韌帶,脊髓等組成,具有支持體重,運動,保護脊髓及其神經根的作用.神經係統是由位於顱腔和椎管裏的腦和脊髓以及周圍神經組成.神經係統控製和協調各個器官係統的活動,使人體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以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

“而在武學之中,將脊椎稱之為,大龍!”

“脊椎挺拔,則是龍騰九,脊椎下伏,則是龍潛於淵,人所有的活動都依賴於脊椎,脊椎鏈接全身,脊椎廢,則全身廢。”李靈素麵色嚴肅的道。

楚浩點了點頭,脊椎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通常脊椎一出問題,人就癱了。

“因此,脊柱旋轉屈伸的運動有利於對脊髓和神經根的刺激,以增強其控製和調節功能.易筋經的主要運動形式是以腰為軸的脊柱旋轉屈伸運動,如,九鬼拔馬刀勢,中的脊柱左右旋轉屈伸動作。打躬勢,中的椎骨節節拔伸前屈,卷曲如勾和脊柱節節放鬆伸直動作;掉尾勢中脊柱前屈並反伸的狀態下,作側屈,側伸動作.因此,易筋經通過脊柱的旋轉屈伸運動以帶動四肢,內髒的運動,在鬆靜自然,形神合一中完成動作,達到變通、脫換之意.”

“所以,修煉易筋經的過程中,要求精神放鬆,心情平靜,不作任何附加的意念引導.精神意識的放鬆,平靜並存駐於身體內,通常不要求意守某個點或部位,而是要求意隨形體動作的運動變化而變化.即在習練中,以調身為主,通過動作變化導引氣血運行,做到意隨形走,意氣相隨,自然地達到健身養生的作用.同時,在某些動作中,需適當地配合意識活動。”

李靈素看了一眼,若有所悟的楚浩接著道:“呼吸要求自然,柔和流暢,不喘不滯,有利於身心放鬆,心平氣和,身體的協調運動.相反,若不采用自然呼吸,而執著於呼吸的深長綿綿,細柔緩緩,則在與身體動作導引的匹配過程中,容易產生風,喘,氣等三相.即呼吸中有聲(風相)無聲而鼻中澀滯(喘相),不聲不滯而鼻翼扇動(氣相).這樣,習練者不但不受益,反而會導致心煩意亂,破壞心平氣和,影響動作的鬆緩協調。”

“因此,在修煉易筋經中,要以自然呼吸為主,與身體運動始終保持柔和協調的關係,即動作與呼吸不出現相互約束的現象,武者應按照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掌握動作的情況進行協調,自然呼吸.”

……

見楚浩徹底陷入了沉思領悟當中。

李靈素話音一變,口誦其易筋經原文來,“譯曰,佛祖大意,謂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則進道有其基矣。所雲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謂人之生感於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髒腑肢骸悉為滓穢所染,必洗滌淨盡,無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入聖之門,不由此則進道無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內;易筋者,欲堅其外。如果能內清靜、外堅固,登壽域在反掌之間耳,何患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