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烽火的日子裏(1)(1 / 3)

一、熊熊烈火驚“中央”

1947年底的一天,屬西雙版納地界內的寧江縣城傣族寨擺好了數桌豐盛的酒菜,國民黨寧江縣縣長(設治局長)、中統特務馬維庚應邀帶著隨身保鏢前來赴宴。酒宴開始,坐東的大漢站起來,左手舉杯道:“為馬縣長健康幹杯!”馬維庚笑逐顏開,剛要把酒杯湊近嘴邊,說時遲,那時快,大漢迅即抽出二十響手槍對準馬維庚胸膛,“不許動,動就打死你!快命令你的保鏢和常備隊繳槍投降!”馬維庚大驚失色,酒杯落地,舉起了無力的雙手。跟隨大漢的“陪客”和埋伏在酒席旁的“刀斧手”見發出信號,一個個如猛虎出山,躍上前用短槍抵住馬的常備中隊長等隨從的胸膛;宴外埋伏著的人,直奔縣政府。未赴宴席的常備隊員,槍還放在槍架上,措手不及,乖乖舉手投降。

不發一槍一彈,俘虜敵縣長及30餘名敵軍,繳獲敵機槍2挺,長短槍20多支和一批彈藥、物資——這就是寧江“鴻門宴”。

巧設“鴻門宴”的是何隊伍?他們就是車(裏)佛(海)南(嶠)寧(江)瀾(滄)五縣交界旁,像陳涉那樣揭竿而起,點燃反蔣農民武裝暴動烽火的民主聯軍。他們在共產黨的影響下,反對國民黨反動政府的征兵、征糧、征稅,懲匪霸,革命烈火熊熊燃燒。雲南省府惶恐,“中央”震驚,《中央日報》驚呼“雲南寧江共匪作亂”。反動政府唯恐烈火蔓延大後方雲南,遂調兵遣將,以數倍兵力對民主聯軍圍追堵截,揮動“芭蕉扇”,企圖撲滅這邊陲的革命烈火。

這支使雲南省政府惶恐,使國民黨中央震驚的“車佛南寧瀾民主聯軍”的領導者是誰?他就是敢於“犯上作亂”的熱血漢子劉昆府。

二、共產黨指引革命路

劉昆府原名東玉,化名吳魯,雲南石屏縣寶秀鎮人。生於1904年11月,4歲喪父,家境貧寒。劉昆府1918年高小畢業,因學習成績優異,曾受聘當小學教員。後經人介紹到個舊石屏同鄉會任收帳員。

此人高個,圓臉,稟性剛毅,辦事果斷且富有正義感,常扶困救厄,見義勇為,言行多為人稱讚。1926年,劉昆府目睹雲南唐繼堯政府的倒行逆施,便與老同盟會員秘密籌劃,到昆明參加倒唐活動。同年9月中旬,跟楊春洲到廣州,得到譚延凱、李濟琛和共產黨員王德三等領導人的支持。9月下旬,劉隨同廣州政府代表楚卜五、王繼孔到個舊,並與餘尚文積極奔走,發展同盟會員,聯絡各民變武裝,開創雲南新局麵。但後因攻打開遠小龍潭一仗失利,反唐武裝被敵分化,結果倒唐運動失敗。1927年4月後,劉到個舊經營錫礦。1937年受日本侵略戰爭的影響,錫礦遭到巨大虧損,劉昆府負債累累……,幾經挫折,使他精神上受到極大創傷。1941年他帶著兩匹馬、兩支槍到滇南產鹽重鎮磨黑,開了藥房,當起了醫生。他攻讀醫書,收集民間藥方,常免費為貧苦工農治病,以實現其“十年學藝,治人治己”的願望。

40年代初期,擁有私人武裝,偽裝進步,鼓吹要使“人人活得下去,個個笑得起來”的“滇南五霸”之一的張孟希,曾私立磨黑中學,並托人到昆明招聘教師,這樣為地下黨開展活動提供了一定條件。中共黨員董大成、吳顯鉞於1942年到磨黑中學開展工作。1944年初,中共雲南省工委派陳盛年、黃平等一批黨員到磨中,同董、吳一起開展革命活動。次年底,地下黨又派袁用之、蔣仲明帶了一批進步教師到該校,並采用新的教學法和具有革命內容的教材進行教學,之後,在這裏建立了思普特支,使40年代中期的磨黑成了思普地區革命的策源地。

劉昆府在三年行醫中較多地接受了共產黨的影響。他結識了當時的特支負責人——陳盛年。陳盛年經常把《新華日報》等進步書刊介紹給他看,希望之火又被點燃。他堅持收聽延安新華社廣播,經常痛罵國民黨的腐敗,詛咒黑暗,抨擊時弊,對惡霸張孟希狡詐陰險耍兩麵派手法憤憤不滿。當時有人說:“劉昆府是吃了豹子膽了,敢和張孟希作對。”張則如鯁在喉,欲吐不能,欲吞不下,而劉則靜觀風雲,伺機待起。

1946年冬的一天,劉昆府找到陳盛年說:“我在車佛南(現西雙版納)有些社會關係,想到那邊搞點革命工作。”

“你到車佛南可以搞些群眾工作,能搞武裝更好。”陳盛年以校長的身份對他說。劉昆府當時還不是共產黨員,但思普地下黨負責人還是熱情耐心地支持和幫助他,把他當作一名統戰進步人士看待。當時,陳盛年是代表思普特支同意和支持劉昆府去車佛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