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一種謀生手段?還是一個提升自己能力和心靈境界的平台?
工作是使你痛苦敷衍?還是鍛煉升華?
人的一生離不開工作,而且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中度過。工作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我們生存的需要,同時也是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的需要。我們不應該把工作看成是一種謀生手段,而應該把工作視為一種修行。
工作即修行,職場即道場。每一份工作都是一次修行的機會。工作中的修行,不是要正襟危坐地拜佛念經,更不要作秀表演,它是一種強大的內驅力引發出來的行為。修行的基本觀念,就是全心全意地投入。
人生,始終與工作密切相伴,緊密相連。而你對工作的認識和態度,不僅關係到事業的成敗,而且決定人生是否幸福快樂。如果把工作當做負擔痛苦,任何事情都會變得百無聊賴,讓人們精疲力竭,覺得生活乏味。反之,如果把工作當成一種修行,保持良好的情緒,無論是什麼工作,什麼樣的環境,都能從中體會到快樂,那麼你的人生也會隨之愉悅。
古人講“知行合一”。工作不僅僅是對知識的運用,更是積累經驗、自我磨煉的過程。把工作當做一種修行,就是要實現自身修養和工作能力螺旋上升式地提升。把工作視為一種修行,也意味著你在享受這份工作。帶著享受的心態對待工作,工作將會變得五彩斑斕,異常輕鬆。
修行的過程,是聚焦能量的過程,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身心都要發生很大變化。南懷瑾先生在《生活與生存》一書中寫道,人最難的是認識自己和超越自己。第一點就是要認識自己。每種性格都有優劣勢、兩麵性。發現自己的性格特征是超越自己的基礎。把工作當成自我修煉、提升的機會,然後通過不斷向內心發問了解自己、分析自己。隻有自我認知之後才可能做到自我調節、揚長避短並不斷超越自己,釋放出工作和生活的浩瀚動力。
本書共分為八章。以嶄新的視角、縝密的邏輯和獨特的思維,結合大量生動翔實的材料和案例,從工作的價值、態度談起,詳細闡述了怎樣修身養性才能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幫助職場之人找出工作的本質,抓住工作問題的關鍵。引導大家走出心靈誤區,打破“框架”束縛,達到充滿熱情、創造力的平和境界,使個體釋放更大的生命能量,為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和現代企業的發展創造更為堅實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