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受沙彌戒(2 / 2)

陸無當冷靜後也發現菩提鏡其實並未完全失效,隻是範圍一下子縮到身周半指以內,但他隨著他逐漸向寺中邁步,這範圍也越縮越小,直至最後菩提鏡中終於是一片黑暗。

陸無當也不知道行了多久,耳邊忽然響起一片禪唱之聲,若有若無卻是說不出的宏大。隨後他漸漸沉迷其中,隻覺得其中藏著一種說不出來的奧秘,但他肩上忽然傳來一股壓力,他福至心靈,連忙跪下。周邊盡是禪唱,陸無當隻覺得一會後頭皮一陣發麻,但他動也不敢動分毫。待到頭皮的麻癢略消後,一道發人自省的聲音響起,雖也是禪語,但陸無當卻能細明白其中是何意。

“三沙彌。

(一)驅烏沙彌,年在七歲至十三歲之間,已有驅走曬穀場上烏鳥之能力。

(二)應法沙彌,年在十四歲至十九歲之間,不久即可參與出家生活之沙彌。

(三)名字沙彌,年齡已超過二十歲,然尚未受具足戒,仍為沙彌者。以上三者合稱三沙彌。

今你為名字沙彌。受十戒,

第一殺戒,第二盜戒,第三淫戒,第四妄語戒,第五酤酒戒,第六說四眾過戒,第七自讚毀他戒,第八慳惜加毀戒,第九嗔心不受悔戒,第十謗三寶戒”

卻聽這時有人威嚴一問

:“沙彌何為十戒”

陸無當一驚,他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但這時他卻不由自主的雙手合十,垂眉恭聲道

:“十重戒何如。 答:第一殺戒,第二盜戒,第三淫戒,第四妄語戒,第五酤酒戒,第六說四眾過戒,第七自讚毀他戒,第八慳惜加毀戒,第九嗔心不受悔戒,第十謗三寶戒。 (戒律問答) 五戒與十善 五戒是做人的準則,是完善人格的基礎。 五戒者: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五戒】 (出增壹阿含經) [一、 不殺戒 ,謂人若於彼眾生,妄加殺害,而奪其命,死墮惡道;或生人中,亦壽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殺戒。 〔二、不偷盜戒〕,謂人若於有主物不與而竊取之,死墮惡道;或生人中,亦受貧乏報。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盜戒。 〔三、不邪淫戒〕,謂人若淫泆無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墮惡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不妄語戒〕,謂人若妄造虛言,隱覆實事,誑惑眾聽,死墮惡道;或生人中,亦口氣臭惡,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語戒。 〔五、不飲酒戒〕,謂人若飲酒則縱逸狂悖,昏亂愚癡,無有智慧。若不飲者,是名不飲酒戒。 【五戒配五常五行】 (出仁王經疏) 〔一、不殺配仁〕,慈愛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於仁,仁則不殺,故以不殺配仁也。 〔二、不盜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於智,智則不盜,故以不盜配智也。 〔三、不邪淫配義〕,製事合宜曰義,五行之金亦主於義,義則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義也。 〔四、不妄語配信〕,真實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於信,信則不妄語,故以不妄語配信也。 〔五、不飲酒配禮〕,處事有則曰禮,五行之火亦主於禮,禮則防於過失,故以不飲酒配禮也 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與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於天上,下品者能王於人中 。 十善: 十種的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

待到陸無當說完後恍恍惚惚的被牽著手離去,倏忽一個機靈回過神來,連忙向牽著他的手的人急忙問道

“師傅,這什麼是沙彌呀!”

陸無當隻覺得身前那人似乎忽然一個踉蹌。

ps:各位讀者,元宵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