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陸無當聽於此話最後一句時,這個“了”字便像是洪鍾大呂一樣撞進他腦海,化作一道閃電劃過,然後他便覺得似是有一種玄之又玄的變化發生,無數不屬於他的意念紛紛浮起,化作泡沫一般破碎,隨後他便瞬間明了這一次的因果糾纏。
原來他這一次挖眼得師,便契合了小惡寺自大賢老安禪師起多位有道高僧直至這位青草和尚共同鑄就的一條漸頓之道。此道非得是同時頓、漸二悟同時興得者才可踏上此道,而這這人若要成功還必須此時無思無念來才可做到。這倆樣若是分開來,雖說困難,但也不是不可做的,可便若是要同時要做這兩樣,便猶如倆塊磁鐵同性相斥般,如何能完的成。
但此事終於也被後世小惡寺一位大賢用一種點化之法越過這道門檻,但這點化之法卻又要被點化之人不識得頓、漸之悟才可。可既然不識得,卻又如何做的來。而這青草和尚可以說是自小惡寺建立以來所度化的魔道修為最高的一位,而這青草和尚由魔道轉成佛道後,眼見此法,靈機一動又結合原先的魔道見識想出一法,在原先倆法的基礎又插上一對翅膀,將兩法連接在了一起。可這法實施後,被點化之人卻是不成功便成仁。便如鷹巢上的雛鷹戰翅迎空後要麼摔的粉身碎骨,要麼自此搏擊長空。
如此之法,隻好借外出雲遊時用此法點化魔道,雖為一石二鳥,可惜直到撞到陸無當這裏,陸無當因為自己過低的修為自忖完全無一其他良法可以度過此劫,才算是為此道完全成就一回。
而當此漸、頓之道在成後,玄之又玄,便會視此人所為,立下大道根基。陸無當此時得到便是這麵菩提鏡,此鏡乃是禪宗頓道大成之人,開悟妙法後方能修得。按理說,此鏡一旦被人修得,便化成一麵神妙寶鏡,內中視物,可辨其內事物諸般本源,因果氣運。當然雖說會因所修持之人的慧悟法力而言,鏡光範圍有大有小。但即便若是普通人修的後,鏡光範圍也起碼會是身周十丈方圓,地下三丈之內。而不論鏡光範圍大小,一旦形成後其內視物,也會是水銀映物般,所有一切秋毫畢現才對。
可陸無當此時的鏡光範圍卻隻有身周一丈左右,地下更是隻有一指寬度左右。而其鏡光也隻是銅鏡之光。難怪便是本該喜笑滿麵的青草和尚最後也是為此長歎搖頭。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狂禪呀!狂禪!
理須頓悟,乘悟並銷,事資漸修,因次第盡。
究竟誰是狂禪!”
而當陸無當梳理完此中關鍵,耳邊聽的一聲喃喃後便發現自己已經糊裏糊塗的和這和尚來到此處,而在之後所發生的一切,卻又讓陸無當本該對這和尚的少許感激之情又不得不將之化為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