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 春水 上(2 / 2)

說罷,老者淩空一抓,古劍天權嗡的一聲長吟,自行從雲舞華背上躍起,毫無滯礙地穿越竹簾,落入那老者手中。

雲舞華冷哼一聲,站了起來,自行向玄冰洞麵壁去了。老者見她仍然不服,隻氣得渾身顫抖,一時說不出話來。他身後一個素裝女子放下羽扇,一邊輕輕給他捶著背,一邊道:“穀主,您的脾氣忒也大了些。這一入玄冰洞,她恐怕要一年多才出得來,這責罰是不是太重了些?”

老者緩緩地道:“舞華她眼高於頂,殺機又過重,這樣放任下去,遲早要吃上大虧。讓她在玄冰洞裏呆一年也好,磨磨她的性子。”

他又站起身來,在室中踱來踱去,長眉緊鎖,顯然心頭有難決之事。也不知轉了多少圈,老者驀然站定,道:“傳訊給三夫人,讓她從即日起,將《龍虎太玄經》授給蘇蘇!”

那素裝女子大吃一驚,慌道:“穀主,可是……蘇蘇小姐才十二歲。”

老者手一揮,冷道:“我意已決,不必多言!這場較量還沒結束。若就這樣將謫仙讓給了紫微那老雜毛,以後我們還拿什麼和道德宗那些假仁假義的家夥鬥?”

那女子見老者動了真怒,不敢再多言,悄悄地退了下去。

修道者能人所不能。

在西玄山莫幹峰這等天生險地,就是架一座不被山風吹垮的小木屋已是千難萬難,更別說是修建一座媲美天上仙城的宮闕。然而太上道德宮之宏偉富麗,遠超俗人所能思想之極。除此之外,莫幹峰周圍十二輔峰上,九脈所居之處也盡建有瑰麗仙宮,經過三千餘年的增建,其美輪美奐的程度,較之太上道德宮也不遑多讓。

道德宗支派遍及天下,每年各支派以及道德宗派駐在外的道人皆須用心尋覓有靈性潛質的兒童,層層篩選,資質上佳者即送回道德宗本山施以調教。道德宗地位超然,少入俗世,但每一個入世行走的弟子都具備相當修為。若有選中的靈童,他們隻需稍稍展示道法,無論那孩子出身貧苦之門還是來自大富之家,父母十之八九都會心甘情願地將孩子送上西玄山。

這些孩童入山的第一件事,就是讀書識字。今年道德宗從各地所選孩童共一百一十五人,將與紀若塵一道同受先生啟蒙。

太上道德宮用於讀書解字之所也要較尋常大富人家的正廳華貴得多。這一間大堂飛簷鬥拱,雕窗畫梁。四壁皆是雕版黑柚木窗,既有仙鶴含春、麒麟撞鍾、魚躍龍門、金龜托山等祥瑞之圖,也雕有鬆、梅、竹、菊等高潔之物。每一壁還懸有四幅楹聯,均是曆代先師真人的手跡。

殿內承塵之上,金漆彩繪著道教真人與群仙的宴遊圖。圖中之神仙、真人、神王、力士、金童、玉女……或怒目而嗔、或嫻靜飄逸、或左顧右盼……皆栩栩如生,仿若親臨其境。此外,堂內的廊柱、木門上也雕刻著各類神仙故事。堂內地麵清一色鋪以水磨青石板,所置桌椅俱由紅木所造。整一間大堂莊重中不失典雅,古樸內又有書香。

此時正值授課時分,教課老先生端坐於一紫檀雕花椅上,麵前安置一張嵌玉虎紋桌,文房四寶一應俱全。瞧那老先生頭戴莊子巾,身穿一襲藍紫色寬袖道袍,長須飄飄,目透精光,一眼即知是個功行深厚之人。台下,百餘名孩童安靜坐於堂內,靜待老師開講。由於此間大堂麵積甚大,足可容五百人同讀,是以大堂之內顯得空空蕩蕩。

當老先生清了清嗓門,拿起桌上之書,正要開講之時,紀若塵快步走入大堂之中。刷的一聲,那些六七歲的童子齊齊轉過了頭,無數目光瞬間落在了紀若塵身上。當見紀若塵手中也捧著數本新書,顯然和他們一樣是來學習識字的,百多名孩童立刻哄的一聲,低聲議論起來。

“哇!他這麼大的人也是來學習識字的嗎?”

在紀若塵眼中,這些孩子童真未泯,其純如水。可是不知為何,如此清亮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卻是如火一般,炙得他心中疼痛,臉上燥熱。

台上老先生見下麵一團哄鬧,當下氣得胡子亂飄,用力拍著響木,喝道:“都給我靜下來,吵吵鬧鬧,這成何體統,成何體統?!紀若塵,你去後排坐下,聖人學道,不在早晚。隻要你勤苦上進,不難有成!”

紀若塵應了,略略低頭,快步走到後排坐下。

此時老先生打開書卷,開始高聲誦讀起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這道德宗授徒自不會與塵間尋常書館私塾一樣,拿什麼千字文,說文解字起手。這上手第一課,就是《道德經》。

紀若塵深吸一口氣,將所有的異思胡想都驅出心中,臉上燥熱漸退。他定一定神,翻開書卷,依著老先生那抑揚頓挫的聲音誦讀起來。此時距他離開龍門客棧已有十日,紀若塵仍時時有恍在夢中之感。直到此時,每多認得一個字,他就會覺得這夢真實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