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切,還是不切,不再是問題(1 / 1)

快樂主張

作者:譚翔

切,還是不切,在乳腺癌患者麵前,這是一個問題。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乳房——“在嬰兒的眼中代表食物,在男人眼中代表性。在醫師的眼中隻看到疾病,商人卻看到鈔票。宗教領袖將它轉化為性靈的象征,政客要求它為國家主義服務,心理分析學者則認為它是潛意識的中心。”那麼,對女人自身來說,乳房意味著什麼呢?

對女人自身來說,乳房是女性嬌柔美的體現,是性、生命與哺育的亙古不變的符號。而在越來越多女人的眼裏,乳房也同時承載了疾病與死亡。因為,她們正在或將要與它的這個意義搏鬥。

我們知道現在的乳腺癌發病率,幾乎是在9個女人中就有1人會罹患此種疾患。這個數字所帶來的,不隻是女性內心的痛楚和悲傷,更可能是自我意識的毀滅。因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哪怕是早期乳腺癌患者也因為擔心複發轉移而將“一刀切”作為一勞永逸的最佳乳腺癌治療方案。得了乳腺癌,就意味著失去乳房。

由於乳房審美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乳房成為女性獲得自我形象確立的重要條件。一旦女性失去乳房,自信心將會受到極大的打擊。研究表明:乳房缺失後,100%的女性情緒低落、憂鬱;80%以上的患者有明顯的形體缺陷感、行走時感到失衡,同時伴有全身不適症狀;30%~50%的患者坦言夫妻雙方的性欲、性生活頻度均較術前明顯降低和減少;46%的患者認為術後影響了工作;40%的患者因此較少參加社交活動。一個女人沒有了乳房,也許不是男人不愛自己,而是自己會因此不再愛自己了。

健康和美麗,難道真的不能兼得?

隨著現代醫學人文服務觀念的增強,以及醫學水平的進步,這個問題已經有了令人欣喜的答案——“2011第四屆全國乳腺微創外科大會”就為乳腺癌患者帶來了這樣的福音:乳腺癌患者完全可以美麗和健康兼得。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結合放化療的乳腺癌治療方案的療效,不低於“根治性手術”,5年生存率90%以上,乳房保持良好率達90%。“保乳”手術不但保持了乳腺癌患者的體形曲線美,而且提高了生存質量。即便不能進行“保乳”手術,乳房重建也是患者留住健康和美麗的方法之一。

看來,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切,還是不切,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