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 1)

小妍的奶奶是一個很勤勞的人,本名叫陳勤英,小妍小時候一直跟著奶奶。奶奶會做很多麵食,手擀麵、雞蛋果、餃子、餛飩等等,也會做些甜食,小妍是個幸福的孩子,從小跟著奶奶吃了不少好吃的。隨著小妍的出生,一家人的稱謂也發生了些變化,小妍奶奶、小妍爺爺、小妍爸爸、小妍媽媽這些稱呼也漸漸開始有了。

記憶中小妍家的老房子是白牆黑瓦的,那時候農村造房子還沒有用紅色磚瓦,房子基本上是一層的,隻是會再房梁和屋頂間做木板吊頂。吊頂木板和屋頂間行成的閣樓用作儲存幹柴、家中不用物件等。印象中,閣樓右側的角落裏堆放著一張瘸了腿的躺椅,據說是老太公用過的。還放著2張缺了腳的凳子,8隻褐色的陶罐子,依次整齊地擺放著,這陶罐子分明是裝酒的酒罐。閣樓左側是放了一些舊器具,生鏽了的鋤頭、明顯用了很久的破舊鐵鍬,還有耕種的犁。靠在牆角的還有一些裝乘稻穀的籮筐,籮筐上用黑色顏料寫著大字。

連接閣樓和地麵的是一段木製的樓梯,踩上樓梯會發出敲擊木頭的聲音“噔、噔、噔”。

整個房子中間是一個客廳。客廳最裏的牆邊放的是兩個雕刻有蝙蝠、鯉魚、牡丹花樣的櫃子,兩個櫃子上架著一塊矩形木板,木板有15公分厚,被漆成喜慶的紅色,兩個櫃子下麵的門被漆成了明黃色。木板下麵櫃子內側分別有兩個小台子,靠向外色的台子邊緣雕著兩隻小木獅子。木板正中間放著一個時鍾,時鍾一般兩天要上一次發條,每到整點都會聽到它的敲鍾聲“當當當”。離櫃子一米多的地方是一張正四方的桌子,這個桌子是平常來客人時吃飯用的,桌子邊上整齊擺放著長條凳和四方凳。客廳的一側,有一張竹藤做的躺椅,躺椅邊上放了一張小板茶幾,這躺椅可是小妍爺爺的專座。

躺椅側前方是小妍爺爺奶奶的房間,房間裏最顯眼的是那張有一定曆史的床,有點像電視劇裏看到的古代的床,像一個沒有屋頂的小房子,紅色的漆,上麵雕著花紋,也有鏤空的雕花。床的對麵有兩個一米高的櫃子,櫃子上分別放著兩個和床同樣格調的箱子,隻是箱子上沒有太多的花紋修飾。在箱子的另一側有個1米9高的櫃子,櫃子構造很明顯地被分成三部分,中間做了一麵全身鏡。鏡子一側是分層櫃子,中間還有個抽屜,另一側則是掛衣式。櫃子一側擺了一張一米長的長條形茶幾,茶幾兩側是兩張木質靠椅,茶幾上方的牆上有一扇窗戶,窗戶是兩扇木質邊框的玻璃窗。

客廳另一麵靠近大門的一側是通往廚房的路徑,這個通道中間有一扇小妍父母的房門,裏麵的家具和小妍爺爺奶奶房裏的大同小異,就是床、櫃子、茶幾款式上會更現代化些。另外一側擺了一個1米5款的書櫃,書櫃上放著許多經典小說,其中還穿雜放著一些初中高中的課本。廚房是農村常見的灶台,灶台不遠處放著一張小方桌,及幾張小方凳,平常家裏人都是在這邊解決三餐的。另一側挨著窗戶的有一個櫥櫃,用來放鍋碗瓢盆。不遠處放著高低不等的瓦罐,一般小妍奶奶會在瓦罐裏醃製一些鹹菜、鹹鴨蛋之類的,用來做早餐喝粥小菜,也有幾個大缸,有一個是水缸,還有兩個是用來下半年釀酒用的。

灶台一側有個小門,小門出去會看到一口井,井邊砌了半米高的井沿,井上方架著一個盛水的桶架,一般取水都是把桶放下,在井邊搖著把手把水往上提。小門另一側有兩間搭建的小房子,用來養些家禽。從小房後邊繞過就到了後院。後院培育了一片巨峰葡萄,整個後院是被大概兩米多高的圍牆圍著,圍牆邊上還有一棵棗樹。前院有一顆很高的冬青樹,冬青樹下麵有一條規整的金葉女貞樹形成圍牆籬笆灌木,這種灌木的葉子撕開會散發出像蘋果的氣味,開的白色小花也有一股很好聞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