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馬克思主義先驅李大釗(1 / 1)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

李大釗的父親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他的母親因悲傷過度,沒過兩年也離開了人世。孤苦伶仃的李大釗從小由伯祖父李如珍撫養。他的伯祖父是個讀書人,到李大釗出世時,已經年過古稀了。為了能使李大釗成為有作為的讀書人,伯祖父對李大釗管教極嚴,從3歲起,李大釗就跟伯祖父識字念書。由於李大釗勤奮好學,一入私塾就跳過了蒙學階段而和大孩子們一起學《四書》。後來有個先生給李大釗講太平天國的故事,他聽了以後。決心長大要推翻清政府,幫老百姓過好日子。

1907年,李大釗考入大津北洋法政專科學校。在讀書期間,李大釗麵對帝國主義蹂躪祖國的現實,寫下了著名的《黃種歌》:“黃種應享黃海權,亞人應種亞洲田。青年,青年!且莫同種自相殘。坐教歐美先著鞭。不怕死,不愛錢,丈夫絕不受人憐。洪水縱滔天,隻手挽狂瀾。方不負石盤鐵硯,後哲前賢。”這首歌曾在民族矛盾激化之際,鼓勵了成千上萬的愛國誌士為祖國的獨立自主而奮起抗爭。

為了尋求救國的真理,李大釗告別祖國,來到了日本。在那裏,他受老師河上肇的影響,第一次接觸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成了李大釗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的開始。1916年,為了參加反袁鬥爭,李大釗回到祖國,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他以這個刊物為陣地,先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和《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著名文章,積極傳播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誕辰101周年時,李大釗在《晨報》副刊開辟了《馬克思研究》專欄,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同時,他還廣泛接觸社會,成為進步青年的良師益友。在李大釗等人的努力下,1921年7月。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了。

共產黨建立以後,李大釗辭去了教授的職務,在反革命的中心北京從事艱苦的地下工作。李大釗的影響越來越大,這引起了敵人的恐慌。1927年4月6日,窮凶極惡的奉軍及京師警察廳逮捕了李大釗。在獄中,敵人把竹簽插入他的指甲縫裏,甚至拔去了他的全部指甲,但是他始終頑強不屈。為了保護同誌,李大釗一人承擔了全部責任。4月28日,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同誌從容就義。

李大釗生前雖然任北大教授,但他的生活極其簡樸。一個大餅和一根大蔥常是他的便飯。有的人去他家裏拜訪時,看見李大釗的女兒穿著粗布小褂,不敢相信這就是北大名教授的女兒。李大釗自己生活節儉,但是遇到別人需要資助時,他常常毫不猶豫地解囊相助。1920年,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初建時經濟緊張,他就從自己的120元月薪中每月拿出80元作為活動經費。有一次李大釗外出乘船,遇到一位挖煤老漢無錢買票被查出而正在挨打時,李大釗連忙上前製止,替老漢補了一張票,並安慰他說,窮人遲早會翻身的。北大有些窮學生,常常收到“無名氏”寄來的支票,後來才知道,這個無名氏就是李大釗先生。當年在北大俄文係旁聽的曹靖華,曾因交不起學費向李大釗求助。李大釗當即給北大會計科寫了一張欠條,請扣他的工資以救助曹靖華。類似的借條幾乎每個月都有,以至於他的家庭生活都發生了困難。北大校長蔡元培聞知此事,通知會計科,每月先從李大釗工資中留出一筆錢來交給李大釗的夫人,以保證基本生活。

李大釗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革命工作中,都得到了人們的愛戴和讚揚。李大釗先生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他那為了理想而勤奮不懈地探求真理的勇氣,他那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而不惜犧牲的精神將永遠激勵後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