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關係作為現代企業的一項管理職能,當然也成為企業戰略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主要用以主動適應和協調不斷變化著的內部、外部環境。同時,公共關係通過形象和信息傳播,成為方向性滲透、目標突破、關係溝通和解決衝突的重要手段。

現代公共關係作為一種溝通手段,正如社交禮儀對於現代人一樣,成為組織的名片、社交的通行證。從社交角度看,公關禮儀是社會交往的基本要求;從組織角度看,公關禮儀是組織形象的再現和縮影;從社會角度看,公關禮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從國際交流角度看,公關禮儀是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需要。

新的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社會將麵臨巨變,公共關係將備受關注,社會對專業公關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多,對每個“社會的人”的公共關係素養也會有更高的要求。在我國,公共關係專業化、職業化已有了較大發展。一批專業公共關係公司、群眾團體紛紛組建並探索性地發展,一些專業人員已經專門從事公共關係實務運作、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已經批準將公共關係職業載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公共關係工作已進入國家正式職業行列。所有這些,都要求公共關係培訓和教育有長足的發展,這就需要公共關係教材建設能很好地配合。

魏翠芬等同誌編寫的《公共關係理論與實務》,著眼於高等職業院校公共關係教學需要,著眼於培養技術技能型公共關係人才的需要,在許多方麵進行了有益的探索。①全書內容有諸多創新。搭建起新的框架;兼收並蓄,富有新意;新知識、新觀點、新方法、新案例的大量運用,使全書麵目一新。②理論與實務並重。注意把握公共關係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的特點,在編寫時,對理論問題以簡練、通俗的語言闡述,對操作性的方法和技巧的介紹給予充足的篇幅,並力求做到具體、細致、實用,使讀者學之能懂、會用。③適應高職院校“雙證書製度”的要求,注意與國家職業技能資格考試接軌。④體例規範、完整,並有新的形式。每章開始有學習目標;正文表述符合要求;案例分析列於正文後,便於理論聯係實際,增加可讀性,提高學習興趣;每章最後給出複習思考題與實訓練習,使學習者動手、動身、動腦,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相信本書對高等職業院校公共關係課教學及公共關係人員的培訓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劉複國

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