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山頂,陳錚也十分的讚同刀子的想法,張鑫和刀子調換發車位置後,立即開始了第二趟“蹚水”。
這條賽道截取了223省道的一段作為雲台山下山道的比賽路段,由於是雙向對開的公路,不像無名山一樣是單行旅遊線路,這就要求山下留守看路人隨時用無線電報告對頭車的情況。
好在時值周末的晚上,幾乎沒有了上山的車輛,二人在第一趟跑下山路的時候就已經沒有見到對頭車了,第二趟,按照刀子的要求,張鑫一邊熟悉山路上每一個彎角一邊假想著自己在正式比賽的時候應該在每一個彎道使用什麼樣的速度、角度和位置入彎,何時入彎減速何時抵達出彎的加速點,以及每個點大概需要使用車子的哪個檔位……
說實在的,這段山路從小北頂到安上村的道路細細數來獨彎和組合彎道一共有七七四十九個之多!要在短時間內記住並熟悉每個彎道的特征就算是刀子也覺得吃力費勁,更何況還要規劃整個賽段的節奏。
文中一直提到的節奏無非也就是剛剛以上刀子所要求張鑫對整條賽道化整為零以每個彎道為單位,以什麼樣的速度、角度、行車線的選擇,減速點、加速點的位置等等等等,然後再把這些行駛數據化零為整的串聯起來,就形成了所謂的比賽節奏……
這條全長約14.1公裏的山路無論是對張鑫還是刀子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跟無名山的二十幾個彎道比起來,這裏的彎道數量要稠密的多!其中不乏各種角度刁鑽的S彎、W彎、發卡彎等等。
“日啊!這也太變態了……”張鑫咬緊牙關,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了,連低速探路都讓他有些應接不暇。
其實在張鑫身後的刀子也好不到哪去,說句不誇張的話,要是在無名山,刀子甚至可以在半睡半醒的狀態下就能跑出令人乍舌的成績,憑啥?憑的就是刀子對無名山下山道每一個彎道、每一米的道路甚至是路上有幾條裂縫幾顆石子都記得清清楚楚的爛熟於心。但是在這裏,刀子自己心裏都有些暗自打鼓,甚至是對這次首次出征都產生了贏不了的想法。
不一會兒的功夫,兩人騎行抵達山腳,同時跳下車子,踢開支架,仍舊是抽著有些黴味的香煙,刀子眉頭不展的默默抽著煙,說真的,跑完這兩趟之後,刀子的心情比這發黴的煙味好不了多少。一種極強的挫敗感像陰影一樣籠罩在刀子的心頭,我會輸嗎?如果第一次出征就輸掉,那麼以後的比賽怎麼辦?是不是年齡大了,變得膽小了?如果說張鑫隻是擔心自己跑不好這條山路的話,那麼刀子自己心裏糾結的事情遠比張鑫多的多。刀子突然開始拿自己的不足對比張鑫的長處,要說刀子自己的技術幾乎都是在無名山上無數次的練習得來的,跑起無名山的下山路來可以說是得心應手,但是張鑫就不同了,因為是新手,對於新路段的適應能力肯定要比自己強,或許經過遠征的曆練後,這小子終究會超越自己吧,而自己或許也隻能守著無名山做一個走不出山的下山之王吧……
“刀哥……”沉默了一陣子後張鑫先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