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寧夏唯一的兒科重症監護病房,自2012年7月設立至今,這裏已救治近700名小患者。在從醫20多年平凡而漫長的歲月裏,趙芳從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她和同事們用無私的愛心和奉獻使無數幼小卻瀕臨夭折的生命之花重新絢麗綻放,也給無數痛苦的家庭送去了希望。

“急診電話,準備接病人,4歲重症肺炎,需要上呼吸機。”電話裏一聲招呼,PICU裏又忙碌起來。

(刊於2013年5月13日《寧夏日報》)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

白衣天使敬老院裏獻愛心

本報訊(記者武曉瑜)5月9日,在銀川市興慶區中心敬老院,來自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的醫護人員正在為生活在這裏的老人進行誌願護理服務。為紀念即將到來的“5·12”國際護士節,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的18名護理人員為生活在這裏的老人送去了價值5000多元的大米、麵粉和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同時,免費為老人們測血糖、測血壓。

(刊於2013年5月13日《新消息報》)

2013年5月22日《中國改革報》專版

為迎接寧夏醫科大學五十五周年校慶,學校組織編寫了自2008年寧夏醫科大學更名以來媒體對學校的宣傳報道總彙——《媒體眼中崛起的寧夏醫科大學》一書,以此作為對校慶的獻禮,也想通過此書對一直以來支持寧夏醫科大學對外宣傳工作的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寧夏醫科大學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搶抓機遇,加快科學發展,自2008年更名以來,學校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全校師生圍繞打造“兩個一流”(西部一流,有國內一流學科),建設西部地區有特色、現代化、高水平綜合性醫科大學的發展目標,同心同德,謀求發展,在師資隊伍建設、學科發展、辦學水平、教學質量、科研實力、公共服務平台、黨建與思政工作等方麵實現了新的突破,提高了學校的綜合辦學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媒體眼中崛起的寧夏醫科大學》一書秉承學校“篤學精術修德濟人”的校訓,展示了寧醫人五年來拚搏奮進、追求卓越的發展曆程,這一過程雖然艱辛但無不承載了學校的發展與變遷。書中主要收集寧夏醫科大學自2008年更名以來至2013年上半年在《中國教育報》《光明日報》《寧夏日報》《新消息報》《銀川晚報》和《華興時報》以及寧夏電視台、寧夏教育電視台、新華網、人民網、寧夏新聞網等媒體刊發的新聞稿件245篇,力求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記錄學校近年來改革、建設與發展的軌跡,為學校的進一步飛躍提供精神力量。

2013年9月,將迎來學校五十五歲華誕。我們將此書獻給我們摯愛的寧夏醫科大學,向一直以來國內、區內對學校的關注和宣傳報道的見證者——媒體朋友們表示感謝,也感謝所有為本書編寫工作提供支持和幫助的單位和個人。

由於資料不全、時間有限、挖掘不深及編寫人員水平的局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編者

2013年8月

寧夏醫科大學汪對同學

獲“國家級青少年愛心大使”

本報訊(記者陳勇)記者昨天從寧夏醫科大學獲悉,在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發起的國家級預防艾滋病2012年青少年愛心大使評選活動中,該校“紅絲帶”愛心社社長汪對同學和來自全國13個省、區、市的30名青少年,被評為第六批“國家級青少年愛心大使”。

汪對同學是寧夏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2010級學生,入校以來,長期活躍在校園文化活動舞台上。尤其是2012年擔任“紅絲帶”社長以來,他帶領社團成員成功策劃並持續開展預防艾滋病主題社團活動和“12·1艾滋病日”專題活動,組織社團成員到寧夏疾控中心、寧夏血液中心等單位開展義務獻血和健康宣教活動。2012年,他被評為“銀川市義務獻血優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