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醫學院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
本報銀川8月30日電(記者莊電一)從昨天在銀川舉行的一個新聞通報會上獲悉:經教育部批準,建校50年的寧夏醫學院正式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這個擁有8000多名在校生的塞上名校將因此掀開新的一頁,盡快實現跨越式發展。
實力雄厚的寧夏醫學院,現在設有7個二級學院、3部3係、3個教學輔助部門、11個研究所,與國內外多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寧夏醫學院黨委書記齊嶽、院長孫濤告訴記者,經過50年的不懈奮鬥,寧夏醫學院已經形成寶貴的“寧醫精神”。近幾年,寧夏醫學院的人氣很旺,僅2007年一年就從外地引進了22位博士。現在,寧夏醫學院已經擁有1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點、2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本科則麵向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招生。
孫濤院長說,寧夏醫學院更名,是寧夏的一件大事,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不懈努力的結果,對寧夏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刊於2008年8月31日《光明日報》,9月6日新華網、人民網)
教育部致函批準寧夏醫學院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
本報訊(記者陳曉東)據悉,日前,教育部正式致函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將寧夏醫學院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全日製在校生規模暫定為8000多人,同時撤銷寧夏醫學院建製。
寧夏醫科大學係多學科本科學校,實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由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和管理,學校發展經費由自治區安排解決。
(刊於2008年8月29日《中國教育報》)
中澳大學校長銀川“論劍”
加強兩國高教合作與發展
本報訊(記者張濤)據悉,昨日,60多位中國大學的校長、副校長,15位澳大利亞大學校長、專家學者,澳大利亞大學協會代表及教育部、澳大利亞駐華使館官員齊聚寧夏醫科大學,參加“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澳大利亞大學協會合作十周年係列活動”。
本次活動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和澳大利亞大學協會共同主辦,寧夏醫科大學承辦。中澳兩國高等教育開展合作已有10年,雙方自1999年相繼開展了“中澳大學校長領導能力建設項目”“中澳大學生交流項目”“中澳高等教育論壇”等活動。這次中澳大學校長研討會以“兩國高等教育界的合作與發展”為主題,就中澳高校合作事宜進行深入的交流與磋商,進一步推動兩國大學合作不斷深入。會上,我國和澳大利亞的大學校長和專家學者還進行了學術交流、主旨演講、專題研討等活動。
(刊於2008年9月6日《新消息報》)
陳建國、王正偉、於革勝等一日賀三喜
寧夏醫學院慶祝五十華誕
寧夏醫科大學暨附院揭牌
本報訊(記者馮舒玲李東梅)據悉,寧夏醫學院建院50周年暨寧夏醫科大學揭牌、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揭牌慶典活動,昨天在銀川隆重舉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為寧夏醫學院50年校慶題詞,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發來賀信。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全國高校設置委員會主任張保慶為寧夏醫科大學揭牌。自治區主席王正偉、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於革勝為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揭牌。自治區領導崔波、馬秀芬、安純人出席慶典活動。
成立於1958年的寧夏醫學院,在50華誕之際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目前,該校有在校生8000多人,已向社會輸送了20000多名醫學人才。有13個二級學院和係、部,4個教輔和科研部門,5所附屬醫院,8所教學醫院,有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2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
1935年成立的寧夏省立醫院幾經更名,1973年更名為寧夏醫學院附屬醫院。昨天,又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王正偉在慶典活動上說,當前是我區推進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務院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幹意見》,寧夏醫科大學要抓住機遇,以更加開放的思想觀念,更加執著的奮鬥精神,實現新跨越,創造新輝煌。
(刊於2008年9月7日《寧夏日報》)
寧夏醫科大學向博士點“零”突破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