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靺鞨兵也在新羅南境登陸,配合唐軍的颶風行動,重拳之下,新羅軍隊遭到重創,國力大損,李謹行長驅直入,三戰三捷,新羅國如同末日來臨,心膽俱裂。新羅王派使節向大唐請罪,卑躬屈膝,請求唐高宗的寬恕,貢獻厚禮,懇求大唐高抬貴手。唐高宗赦免了新羅王,後來,唐朝與新羅以平壤以南的大同江為界,劃定了雙方的邊界線,默認了新羅在朝鮮半島上的地位。
這個消息傳到了長安,長安朝堂中演繹了一場風暴。
唐高宗李治看完手中的捷報,激動放下來,眼睛看向下麵的百官,得意洋洋道:“眾愛卿認為如何獎賞邊關的戰士們。”
百官中知道了新羅大捷的消息,一早聚集在這裏,就為了這件事情,就連一直都很少出現的武則天,都在後麵偷聽著消息,她麵容出現了難得的緊張,陰沉看著外麵。
裴炎出來躬身道:“陛下,老臣認為這一次一定要大賞,劉大人在邊關揚我國威,一舉滅了新羅這個野心的國家,此乃陛下登基以來頭等大事,不得不大賞。”
李治聽聞之後,點點頭,這是大捷,他一定要獎賞,滅了新羅,自己在曆史上又添上了一筆功績,要是不獎賞,對不住那些在邊關拚命的將士們。
裴炎出來了,他身後的高智周也不落後,大人怎麼樣,他就跟著,不會吃虧的,躬身大聲道:“陛下,劉大人率領我朝的戰士,一舉滅了新羅,把新羅的國土納入了我朝的版圖,此功乃陛下之大功,揚我國威,滅殺新羅,周圍忽視淡淡的吐蕃,看到這種情況,想必不敢再起兵,我邊關安穩矣。”
“因此,對於這一次的劉仁軌劉將軍,陛下不獎賞的話,恐怕邊關的將士們心有怨氣,因此,老臣以為應該大賞,右相的位置不是空著嗎,不如讓劉大人坐。”
高智周看似做的很好,把所有的利益都給了劉仁軌,讓他坐上去那個位置,同時也是為了討好太子,為以後的太子登基做出一點貢獻,這樣,太子登基之後,會記得自己做過的這點事情。
裴炎眼神一凝,隨後明白了他的想法,確實,找這種程度,劉仁軌坐上那個位置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他又何必為了這個位置,得罪太子呢。
機會多的是,沒必要為了這一次而得罪即將登基的太子殿下,有舍有得,不舍棄,怎麼會有得呢?
很快放下了心中的怨恨,生氣,回頭對高智周點點頭,還是你想得周圍,本官差點誤事了,而且,他看到了李治心動了,趕緊加一把火道:“陛下,老臣同意高大人的話。”
他都同意了,身後一直觀望的薛元超上前一步,道:“陛下,微臣附議。”
“附議。”
“附議。”
張大安眉頭一直微笑著,淡淡說了聲:“附議。”
狄仁傑望了望身前的大人,還有裴炎,識時務者為俊傑,很舍得,果然是裴炎,附議道:“附議。”
“附議。”
百官大部分都附議了,這種時候誰會出來反駁呢,這不是找不痛快嗎?劉仁軌是誰,太子殿下的人,太子殿下是誰,那是即將等級的陛下,為了那個位置,得罪未來的皇帝,這種事情,他們有腦子都知道不可為,還不如來個順手人情。
“附議。”
李周微笑點點頭,百官都同意了,不同意的人他也不管,直接道:“既然如此,那事情就這麼定下了,傳令。”
“陛下。”
“傳朕的命令,雞林道大總管劉仁軌,英勇殺敵,指揮有素,率領我朝仁義之師,打破新羅,功勞甚大,揚我國威,宣傳我朝的仁義,朕聞之,甚是慶幸,心中有千言萬語,無法傾訴,特令劉仁軌回朝領賞。”
“這一次前去,記得了,一定要好好犒勞三軍,該獎賞的將士都一一獎賞,不能寒了他們心,凡是所列上的名單,大功者,官升三級,中功者,官升兩級,小功者,官升一級,將軍以上,皆升一級,賞銀萬兩,絲綢等若幹,這些戶部安排。”
“老臣領旨。”
戶部的人不敢說一個“不”,陛下高興,即使沒有錢,也要扣一點出來,這種時候,不能打擾了陛下的雅興,他們可不想被陛下惦記了。
“好了,就這樣吧,你去吧!”
“是。”
“退朝。”
…………
早朝退了,有的人開心了,激動不已,我朝的版圖又大了,威武更加,不是關外那些屑小之輩可以侵犯的,也有人不開心了,那個人,此刻滿臉冰霜,回到了房間中,大發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