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反王李青派來的是他侄子李治平,人稱,“白馬金錘無敵將”。
按照南唐的說法,這二位殿下是“一文一武”。其實,李濟平的文才屬於中流,李治平的武功卻是上乘。
反王李青有位胞兄,名叫李朗。這人不愛文武藝,偏愛經商。他經商的特點是:不販死物販活物。什麼珠寶玉器、糧食布匹,再能賺錢,他也不屑一顧。而對豬馬牛羊雞狗鳥卻興致勃勃,尤其對駱駝,更加格外喜愛。
李青勸他,南方人不養駱駝你這是白搭工,李朗絲毫不在意,為了玩駱駝我寧願搬北邊住去。這就是為了自己理想拚搏的人,絕對是後世年輕創業青年的榜樣。
李朗脾氣就這麼倔,單身一人來到蒙古地。茫茫大草原,他可得施展了,販牛羊、馬匹,尤其是駱駝,隻用三五年就發了大財。當地有個部落的小酋長,雖說家貧如洗,卻血統高貴。
小酋長為了貪財,他把漢族人李朗招婿入贅,從此,李朗成了“準貴族”。
第二年,小酋長的女兒生了個男孩,他就是李治平。這孩子既有父係的聰明,又有母係的剽悍。五歲學會騎馬,八歲被外祖父送到白音喇嘛寺學練武功。
喇嘛寺長老法號“天虛”。他有“三絕能”:騎術、飛抓、紫金錘。傳藝十一年,李治平把“三絕能”全部學會,到了十九歲,威名揚滿大草原!
有一天,李洽平正在喇嘛寺外練習飛抓。他的練法很特殊:由四名小喇嘛往外拋枕頭,枕頭亂飛,李治平站在三丈開外,扔出抓頭去抓飛物。講究三個字:快、準、狠。他正練得起勁,從西邊跑來一匹快馬。
這匹馬太快了,不但快,而且還漂亮,渾身上下一團雪,不見半根雜毛。
論個頭,長有丈二、高夠八尺,二目炯炯有神,滿身鬃毛亂爹。李治平暗中喝彩:好馬,真龍種也!
這匹馬好倒真好,隻是太年輕了,沒受過良好馴練,沒見過大陣勢。它一看枕頭亂飛,有點驚慌。
這一驚就出錯,前蹄奮揚,後蹄立起,馬鞍上坐的那人險在萬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李治平拋出飛抓,不偏不斜,抓住戰馬的前右腿,用力往懷中一帶。
戰馬幾聲咆哮,掙了幾掙,拽了幾拽,卻無濟於事。隻好重新站穩。這得多大力氣,若換第二個人,早被戰馬拖走了。鞍上的騎手甩蹬落地。
馬的主人名叫蘇尼特,是蒙古巴彥加拉旗小旗王。這位王爺有爵無職,自稱“富貴閑人”。他最大的嗜好是玩馬,隻要發現好馬,便不惜重金買下。
昨天,又有人送來一匹白馬,並聲稱此馬有三絕:性情靈、跑得快、外形美。由於滿身如雪,外兼三絕,因而取名“梅花三弄”。蘇王一看這匹寶馬,滿心歡喜。今日頭一回試騎,險出差錯。若不是李治平救駕,蘇王性命休矣!
看官,北宋時期,蒙古譯音“萌古”、“蒙古裏”等等。直到公元十三世紀,成吉思汗才統一大漠,建立了“蒙古汗國”。
蘇王任命李治平為王府侍衛隊隊長,並將寶馬“梅花三弄”賜他坐騎。眨眼就是六年,李治平二十五歲了。其父李朗年已花甲,患病不起。
李朗知道自己將辭人世,便對李治平說咱們家很牛掰的!原來是南唐苗裔,金枝玉葉。為父為了養駱駝,才流落北疆。你武功學成,還是回原籍去吧。
我這眼看咽氣了,給你寫一封書信,去拜見你叔父李青。你叔父雄才大略,勝為父萬倍。從今以後,他會關照你的。李朗修書。又過了半個月,命喪黃泉。
遵照父親遺囑,李治平辭了公差,告別母親,回到南方闖蕩大業。用後世的話,叫南飄!
李青認下侄兒,就像黑天得了顆夜明珠,立刻為他賀號“白馬金錘無敵將”,恩賜建國侯,官封兵馬副元帥,並派他攻打淮南府。這李治平果然厲害,錘震孟安國,一舉攻下高關,成了南唐數一數二的著名大將。
李治平他那雙錘一共一百七十二斤,飛抓百發百中。尤其那匹‘梅花蘭弄’,馴練得像一條神龍。
單說李治平,藝高人膽大,並不把宋軍放在眼裏,甚至感謝宋軍。
原來李治平不像他爹,卻像他叔父李青。自幼胸懷大誌,野心勃勃。
在他看來,叔伯哥哥李濟平狗屁不如隻是血統好!當了太子殿下人家是大王的兒子,白己是侄子,差這一層,便差出千裏。王位繼承人是他,而不是我。
現在好了,宋軍把李濟平打死了,大王再沒有第二個兒子,嫡係晚輩隻有我一人。待大王百年之後,那把繡龍墩不就是我的了嗎?蒼天有限,宋軍幫了我的大忙,我應該感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