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首戰界首關(1 / 3)

真宗皇上下聖旨:楊文廣的兵馬不足時,有權調動安徽周圍六省的兵馬,所以京兵隻帶五萬。

由楊文舉在軍中挑選那些二十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精壯兒郎,七天以後要全部聚齊,在上報樞密院!由三司使調撥糧食、軍銅、武器、戰馬、服裝,也是七天聚齊,由樞密院驗收後,再轉付大營。

由禮部選派演禮官,負貴訓練儀仗隊。並在七天之後,要把旄鍛、軍旗、門旗,陣旗、令旗、大帥旗、令箭、功過簿、文房四寶以及元帥、先鋒、祠押糧官的三顆金印,軍師、監軍的兩顆玉印全部備齊。趕製這些用品雖說太急,禮部尚書也保證完成。

十日後大軍出發,號稱三十萬大軍。其實隻有五萬人左右,好聽點的叫壯聲勢。不好聽那就是吹牛逼!

不過此次楊文廣所統領的兵馬皆是楊家嫡係。將領對於楊文廣也十分的照顧,大多稱呼一聲“少帥”

楊文舉五日前就已經出發了,因為他是坐馬車。對外宣稱是去五台山清修去了,其實是跟著大軍出征。

隻是楊文舉就比較輕鬆了,他帶著玲瓏和玲兒照顧自己的起居。不像楊文廣那麼一板一眼的,走的時候還鄙視的說了一句:“迂腐!”

三萬人馬歸楊文廣親自提調。大兵浩浩蕩蕩,耀武楊威。這日正往前走,斥候官察報:“啟稟少帥,現已進入安徽境界,前方是界首關,乃是反叛李青盤踞的第一座城池。是繞是攻,元帥定奪。”

這座界首關乃是南唐剛剛占領的地盤,前後還不足一個月。若依反王李青,本不想在這裏駐軍,隻想掠奪些財物,再抓些青壯兒郎、長女少婦,然後棄關而走,回歸壽州。

可是李青手下有位大丞相,名叫西門藍天,外號人稱“神機軍師”,此人武功平常,卻有韜略。是他再三勸說,請求占踞界首關。

起初李青十分不解,這裏距壽州甚遠,他李青實在是有些朝鞭長莫及,大宋一旦出兵此關難保。

西門藍天卻覺得這兵書上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南唐奪下界首關,不是為了爭地盤,而是在這裏撒下細作。

等宋軍到來之後,南唐的細作就發揮作用了。

到時候可以派出幾位高手,負責偵察宋軍的內幕。比如:將帥是否合作,兵丁有無厭戰心理,糧草、軍械是否充足,首領們的出身來曆等等。掌提了這些情報,主動權就在我們手中。界首關距壽州很遠,他們兵到壽州時,我朝就準備充足了。

這也就是孫子兵法中的,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李青自然是知道這個道理,於是留下神威將軍秦天民把守界首關。同時又傳密旨:任命光祿寺少卿韓宗祥為界首關間諜哨哨長。

這韓宗祥年過四旬,舉人出身,很有些文才。由於他是大丞相西門藍天的親信,這次留在界首關,公開身份雖是謀士,卻對主將指手劃腳。

今天要人,明天要物,後天要錢,大後天又要房子。秦天民問他幾句,他卻趾高氣場,說什麼受了大王和丞相的密令,任何人不得過問。秦天明也知道他有點來曆,隻好委曲求全。

楊文廣看見想了想說道:“攻!當然要攻。來呀,傳本帥命令,界首關外五裏安營紮寨。”

兵夠一萬,無邊無沿。八萬大兵紮營,勢必驚天動地。早有探馬跑回界首關,報與關中主帥。

直到傍晚以後,一輛馬車晃晃悠悠的來到軍營。車裏的就是楊文舉了!他雖然提前走了十天,但一路上遊山玩水。所以走的比大軍慢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