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為什麼有人撿到了天上掉下的餡餅,有人掉進了地上的陷阱(1 / 3)

——避開心理誤區,不要在盲目遊走中迷失自己

在漫漫人生旅途之中,我們之所以總是落後於他人,是因為我們走了太多的彎路,而心理誤區正是這些彎路的製造者。因此,避開心理誤區,避免人生的彎路也是一種人生智慧。有了這種智慧,就如同迷途的船舶找到了燈塔,最終一定能夠到達成功的彼岸。

神父的悲哀——固執己見,上帝也救不了你

偏執是阻止人前進的枷鎖,固守己見,隻能深陷泥潭。麵對問題,要懂得變通,掙脫思維的鎖鏈,可能帶來一生的改變。

心理寓言

半夜,一場大暴雨淹沒了河邊的一座教堂。一位神父正在教堂裏祈禱,他被困在裏麵了。這時,一個救生員駕著小艇向神父喊道:“神父!快!快上來!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父說:“不!我要恪守我的職責!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

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及神父半腰了,神父隻好勉強站在桌子上。這時又有一個救生員開著小艇跟神父說:“神父!快!快上來!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父說:“不!我要守著我的殿堂!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

最後,洪水把教堂淹沒了,神父隻好抓著教堂頂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機緩緩飛過來,丟下繩梯之後,飛行員大叫:“神父!快!快上來!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父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

最後,神父被淹死了。

神父上了天堂後,來到上帝麵前委屈地說:“上帝,你為什麼要拋棄你虔誠的信徒啊?”

上帝一臉不悅:“我已經派了兩艘小艇和一架直升機去救你了,是你偏執地堅持我會親自去救你而拒絕了他們呀。”

詭計點撥

誠然,每個人都應該恪守職責,但職責的作用是明確奮鬥的方向,而不是困住你的頭腦和前進的腳步。如果不懂得變通,就會走向偏執,給自己戴上思想的鐐銬。門上的鎖再結實,也有打開的時候,但如果心門上了鎖,卻很難找到開鎖的鑰匙。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破心中的禁錮,即使給你一片天空,你也不會找到自由飛翔的快樂。堅持自我是重要的,但是不要走向偏執。沒有誰能困住你,囚禁你的人往往是你自己。

寓言中,神父把上帝當做畢生的信仰,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上帝,洪水來臨的時候他堅信上帝會來拯救自己。但是,上帝派使者來救他,他卻偏執地認定上帝會親自來救自己,拒絕接受別人伸來的援助之手,喪失了得救的機會,這又能怨恨誰呢?在機會來臨時,我們總是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想法,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在前進途中設置種種障礙,這又能夠怨恨誰呢?

麵對問題,我們不能把自己封閉在自我的小世界裏,偏執地相信自己的想法,要敢於打破陳規,走出思維僵局。當你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就要學會改變方法。走出人性中偏執的陰影,才能領略豁達的人生景致。

自戀的老師——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也一樣,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正確認識自己,不失自知之明,才能找到正確的坐標,譜寫出屬於自己的華美樂章。

心理寓言

有一位老師常常教導他的學生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做人就要做一個自知的人。唯有自知,方能知人。”有個學生在課堂上提問:“請問老師,您是否知道您自己呢?”

“是呀,我究竟知道我自己嗎?”老師想,“嗯,我回去後一定要好好觀察、思考、了解一下我自己的個性、心靈。”

回到家裏,老師拿來一麵鏡子,仔細觀察自己的容貌、表情,然後分析自己的個性。首先,他看到了自己亮閃閃的禿頂。“嗯,不錯,莎士比亞就有個亮閃閃的禿頂。”他想。他看到了自己的鷹鉤鼻。“嗯,英國大偵探福爾摩斯——世界級的聰明大師就有一副漂亮的鷹鉤鼻。”他想。

他看到自己有一副大長臉。“嗨!大文豪蘇軾就有一副大長臉。”他想。

他發現自己個子矮小。“哈哈!魯迅個子矮小,我也同樣矮小。”他想。

他發現自己具有一雙大撇撇腳。“呀,卓別林就有一雙大撇撇腳!”他想。於是,他終於有了“自知”之明。

“古今中外名人、偉人、聰明人的特點集於我一身,我是一個不同一般的人,我將前途無量。”第二天,他對他的學生說。

詭計點撥

“認識自我”,這句鐫刻在古希臘戴爾菲城神廟裏唯一的碑銘,猶如一把永不熄滅的火炬,詮釋了人類與生俱來的內在要求和至高無上的思考命題。尼采曾說:“聰明的人隻要能認識自己,便什麼也不會失去。”聰明的人很清楚自己的短處,愚蠢的人卻沒有自知之明。不自知是世界上最大的無知。正確認識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滿自信,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

這則寓言幽默之中充滿了諷刺意味,這個老師認為自己集“古今中外名人、偉人、聰明人的特點”於一身,如此“自知”還不如“無知”。真正的自知是清楚地了解自己身上所具有的特點,更多的是自己內在的東西,而不是外在特征。人貴有自知之明,沒有自知之明的人不可能了解自己,更談不上去了解別人。

人的一生,是戰勝自我的過程。要想戰勝自我,就要全麵地了解自我、解剖自我。麵對缺陷,不要妄自菲薄,天生我材必有用;麵對優點,不要沾沾自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正確認識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給自己正確定位,這樣才能自信地迎接機遇和挑戰,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成功和歡樂。

套上韁繩的馬——虛榮是一種誘惑,也是一條繩索

人生有得便會有失,失去可能也是獲得。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麵對人生的取舍,要權衡兩者的利弊。

心理寓言

鹿和馬都被公認為是跑得最快的動物,隻不過鹿在森林中,馬在草原上,它們都對彼此有親切感,但是關係還僅限於偶爾碰麵時打個招呼。既然雙方都有成為朋友的心願,何不進一步促進彼此的關係呢?於是,鹿就邀請馬到家裏來玩,馬欣然同意了。

那是一個春日的午後,草原上吹著溫馨的風,馬踏入了森林。然而,剛進入森林的馬很快就後悔了,這裏是和草原完全不同的世界,起初還不覺得怎麼樣,可是越往森林裏麵走,樹木就越高大,綠葉也越來越茂密。樹林的枝葉重重疊疊地遮蔽了天空,草原上那習以為常的高掛天空的太陽,在這裏完全看不見。懷著不安的馬不得不承認,隻有靈敏的鹿才適合這片密林。

後來,人類邀請馬與他們合作,馬看到了人類的智慧和無盡的財富,被吸引了,於是答應了。

有一天,人說:“其實你應該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現在我們又能夠提供給你豐盛的食物,如果你能夠依照我們的方法去做,即使是在森林裏,你也一定能夠跑贏鹿。”不知道為什麼,馬竟然答應了。

人類以讓馬吃飽為條件,騎到了它的背上,一起進入森林裏追趕、獵捕鹿。一場陰謀開始了。

被追得走投無路的可憐的鹿在疑惑之中,滿懷著悲傷,對馬露出悲哀和疑惑的神情。可是,此時的馬被鞭打的疼痛和韁繩操縱的窘迫弄得頭腦麻木,它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察覺鹿的變化。

從那次狩獵結束之後,人類便把馬的韁繩緊緊抓在手中了,他們喂養馬,並把它們綁在專門建造的馬廄裏。

詭計點撥

得與失是一個談不盡的話題,有得便有失,有失也會有得。人生中,得與失常常發生在一念之間,有時候,求利者深受其害,得弊者因禍而得福。到底要得到什麼?到底會失去什麼?見仁見智。人生旅途中並不是萬事俱備,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要學會灑脫地放棄。麵對生活中的種種誘惑,我們要學會取舍,不要讓欲望控製了自己。正確地取舍得與失,便能知足常樂。

鹿和馬之間其實根本就沒有利益衝突,可是馬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甘願讓人類鞭打著去獵殺鹿。鹿遭到了人類的獵殺,馬也被人類戴上了韁繩,喪失了自由。馬選擇了虛榮,選擇了衣食無憂,卻沒有理智地思考自己的得與失,造成了悲劇的命運。萬物皆有存在的位置,妄圖獨占所有鼇頭是沒有必要的,馬的下場是悲哀的,它的教訓是沉痛的。

我們不可能獲得一勞永逸的幸福感,如同這個世界不可能有一種終極的完美狀態。我們的生活中一定有得失。人生的天平之所以能夠平衡,是因為一頭放的砝碼與另一頭放的物體等量,隻有學會放棄一些東西,才能使人生的天平保持平衡,不至於傾斜。你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道路,決定了你享有什麼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