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整兵教頭高順也(3 / 3)

把老太太料理妥善後,高雲按捺不住心中喜悅,命後廚安排酒宴,為孫斌和高順接風。

酒菜上齊,高雲請孫斌和高順入座,喜道:“能結識輔仁先生和孝甫賢弟二位豪傑,我高雲是打心眼兒裏高興,今天我們一定要開懷暢飲,不醉不歸”。

但是孫斌和高順聽了這話之後,卻是麵麵相覷,十分為難的樣子。

高雲看二人情形,覺得其中肯定有事兒,於是問道:“二位有什麼話盡管直說,我們今後就是患難與共的兄弟,有什麼好支支吾吾的”。

孫斌這才站起來,衝高雲深鞠一躬,拘謹的說道:“孫斌鬥膽向主公求情,孝甫賢弟確實是滴酒不沾,還望主公見諒”。

什麼?什麼?不會喝酒?高雲聽了這話,心裏難以遏製的興奮。

在三國知名的武將裏麵,惟一一個不會喝酒的就是高順。如果說單憑名字不能確認的話,那麼再加上形象、性格以及生活習性的一致,就絕不可能是巧合了。高順可是三國裏整訓兵馬的頭號專家,這種人才是高雲眼下最最需要的。剛穿過來兩天的時間,就把高順收了,這絕對是開門大紅。

“輔仁先生怎麼不早說呢,孝甫賢弟滴酒不沾,這是難能可貴的優點。我敬佩還來不及呢,又怎麼會勉強呢”。高雲強壓歡喜,對高順大加讚賞。

孫斌和高順見高雲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連連稱讚,更加感動了。都覺得高雲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明主,各自在心裏暗暗發誓,赴湯蹈火也要追隨高雲。

高雲雖然得了這一文一武,但是他心裏仍舊有些不踏實,他不知道哪些曆史和演藝上的文獻是否真的可信。所謂:“耳聽是虛,眼見為實”,眼下又有了這兩個心腹,高雲打算到外麵勘察一番。

命府下備好幹糧,選了三匹好馬,高雲帶上孫斌和高順出了逎縣縣城。三人一路向南,前往黃巾起義的發祥地—冀州。

公元182年正是冀州疫病橫行的時候,整個冀州了無生機,大批的百姓為了求生四處流浪。這些四處乞討的流民,讓高雲還沒到冀州地界,就已經深刻的認識了這個年代的生靈塗炭。

高雲以前也曾經在各種媒體上看到過不少的難民,但是此時此刻,他覺得那種苦難跟眼前的悲慘想比,簡直就是微不足道。

饑餓和疾病的折磨讓這些難民掙紮在生與死的間隙,幹癟的軀體、黯淡的眼神,災難已經完全抹殺了他們對生的渴望。苟延殘喘的氣息裏,隻剩下對死的漠視。

能無牽無掛的死去,對他們來說已經成了一種解脫,但是就算這樣的解脫,也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的。

高雲看見奄奄一息的母親,懷裏抱著嗷嗷待哺的孩子,那嬰兒饑餓的啼哭,在高雲聽來,就如同煉獄裏升起的炸雷,在他腦海裏轟鳴。

高雲走上前抱起孩子,那母親的臉上露出一絲微笑,坦然的閉上了眼睛。臨死前能看到孩子有了歸宿,對於一個母親來說,無疑是一種天大的安慰。

“回去”。高雲已經是淚眼婆娑,他再也看不下去了。把孩子交給年長的孫斌,留下三人所有的幹糧,高雲翻身上馬,直奔逎縣。

一路上各種悲慘的片段在高雲腦海裏閃現,他終於知道上天賦予自己的使命是什麼了,那就是拯救。

這個迫切的使命,讓高雲一刻也不想耽誤。回到高府前廳,高雲便命人去叫他那個正房媳婦兒—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