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統文化與現代家紡設計的融合探討(1 / 2)

傳統文化與現代家紡設計的融合探討

文化心旅

作者:李明娟

[摘 要]伴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建設進程的逐步深入,人們的生活質量及生活水平獲得了較大的提高,家用紡織品變成了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物品。對於現代的家紡設計來講,唯有吸收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元素,並以此為基礎進行創新,才能夠更好地裝飾人們的生活,提高紡織品的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傳統文化 現代家紡 設計 融合

對於家用紡織品來講,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種必需品,不但具有保暖禦寒的功能,同時也發揮著一定的裝飾能力。采買適合自己並且具備一定特點的家紡商品是很多消費人群的追求。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紡織品曾通過絲綢之路步入世界,包含很多設計原則。那麼,怎樣靈活將傳統文化同家紡設計融合在一起,成為了設計者需要深入思考的事情。

一、家紡消費的基本情況

設計從業者想要設計出適合人們喜愛的家紡商品,就需要對消費者的基本情況進行深入了解。據相關調查發現,購買家紡商品的人群多為25--40歲之間的中高級收入人群,期間,女性購買者居多。民眾購買家紡商品的心理多為求美、求新、從眾等。購買家紡商品的目的包含:結婚、布置家庭、隨機購買、送人等。那麼,設計從業者就需要針對具體的情況設計不同的家紡商品,以供消費者選購。

二、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家紡設計融合在一起的重要性

(一)融合傳統文化,才能夠彰顯我國家紡的個性。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麵對全球文化的局麵,尊重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及民族文化的個性是大勢所趨。也可以說,不但需要關注現代設計所具備的科學性,同時也應關注其人文個性與精神。此種個性及精神對於民族來講,就是其民族文化。從微觀角度來看,一個民族、企業,想要使其商品占據市場地位,得以更好的發展,就需要在傳統文化方麵進行努力。

由文化的層麵來分析,家用紡織行業是一種文化產業,唯有將家紡商品中具有的文化特性表現出來才可以促進其更好的發展。那麼,自身民族的傳統文化就是最佳的媒介,假如你的商品缺少民族傳統文化的個性,則很少有人可以形成深刻記憶,並且也不會形成個性的視覺美。例如:一位外國人來中國,最希望看到的、購買的會是什麼?答案不言而喻,他們最習慣購買的當然是具備民族傳統文化特點的商品。外國人借助中國文化元素進行設計,那麼,需要應用怎樣的色彩及元素呢?自然是可以凸顯自身民族文化的事物。在西方人們的眼裏,我國的書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那麼,就可以將書法同家紡融合在一起,彙集文化個性,從而更好地提高家紡商品的價值。

(二)融合傳統文化,才可以推動家紡商品的多元化。在現代家紡設計中融合我國傳統文化,必將會使世界家紡商品步入多元化領域。我國人口總數占據世界的20%,其中,家紡商品的產量更位於世界首位,假如在家紡商品中融合我國傳統文化,那麼,其對世界的多元化文化貢獻無疑十分巨大。但是,目前我國家紡領域的設計卻較為單一、枯燥,十分缺少具有自身民族特點的文化要素,不但無法推動我國家紡領域的發展,同時也可能使中國的家紡退出世界的舞台,其結果十分可悲。

我國北京大學著名教授袁行霈曾提到:文化,是民族的尊嚴與靈活,同時也是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差異性標記。如果將世界上所有民族經過長時間演變、積累的文化變成單一形式的文化,其後果十分可怕。所以,就需要重視文化的多元化發展。伴隨著目前信息全球化發展的逐步深入,主流的文化正在不斷消減非主流的文化,從而必將會造成我國文化的單一性。單一性就必定會導致營養不良。地球就如同一個人,需要多方麵的元素。在家紡設計中,傳統文化就是其重要的元素之一,將傳統文化與家紡設計結合在一起,能夠更好地推動家紡領域的發展,同時也能夠促進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三)融合傳統文化,是表現我國家紡商品文化風格的重要方式。我國自改革開放以後,家紡商品的設計多采用拿來主義的方法,一味地模仿、挪用西方國家的設計,並不是長久之計,更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長此以往,會導致我國自身文化的缺失,設計期間缺少民族特點,從而使我國家紡領域被世界所淘汰。我國曆史悠久,在曆經了千年的文化沉澱與發展,充滿了神秘性,令他人向往與羨慕。這些都能夠成為家紡設計的靈感。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入手:其一,遵循我國傳統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理念,在設計期間,不但吸收西方文化的內容,同時對我國文化進行創新,深入挖掘內容,從而設計出符合國際風格的商品;其二,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民族元素、圖案的發展不斷變化,展現了我國豐富多彩的曆史風貌,同時也是文化的關鍵載體。其統一性與多樣性彰顯著民族的美麗。設計從業者應從中汲取靈感,應用傳統圖形中的“風格、色彩、形象、氣韻”等,凸顯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