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分裂的自我——精神分裂症(1)(3 / 3)

再者,他們絕對不會認為自己是錯的!就算有明顯的證據攤在他們麵前,告訴他們“看,你的想法多荒謬”,你猜他們會怎麼說?對了!那些證據都是為了逼他保持沉默或洗腦的陰謀!而且,妄想的患者可能總覺得別人知道自己內心的想法,或者自己與家人的隱私,患者認為這些還沒有經過患者的表達,別人就已經知道了,雖然他們不清楚別人是怎麼了解到自己內心的想法的。例如有一位患者,在和丈夫度蜜月回來之後,好幾次聽見同事在一起談論“掏耳朵”的事情,於是耿耿於懷,認為這些談話都是針對自己的,是譏笑自己在蜜月期間曾主動給丈夫掏耳朵,譏笑自己在丈夫麵前撒嬌。並且堅信她的其他個人隱私以及想法即使不說別人也都知道了,丈夫怎麼解釋都沒有用。

說火星語的地球人——思維和言語的混亂

讓我們看一段發生在醫生和患者之間的對話(患者是一名二十二歲的男性):

醫生:這是什麼地方?

患者:現在的地方不管它,就是一小部分。

醫生:你來這裏幹什麼?

患者:我來這裏沒有辦法說生活困難。現在我來就算是叨語。現在就代表一句話。院長就這樣。今天是下午。

醫生:我們是做什麼工作的?

患者:我早晨沒有吃飯,我找原來前麵那個小小的商店。

醫生:你吃了沒有?

患者:你想想,那個人他不知道,點心還不如火燒,米飯大部分是思想問題。

這名患者,他說的每句話,看上去雖然語法結構是正確的,但是每句話之間是沒有任何聯係的,而且邏輯混亂,讓聽的人無法了解患者想要表達的意思,覺得對方始終答非所問,無法交流。這就是精神分裂症的一個重要症狀——“思維破裂”,也就是說思維內容之間缺乏內在的聯係。又例如,問病人:“你叫什麼名字?”回答說:“今天天氣很好,新聞說北京要舉辦奧運會了,地球是圓的,中午的菜太鹹了……”除了思維破裂,精神分裂症患者還表現出其他各種各樣的思維形式的異常,比如有些患者身上會出現“語詞新作”的現象,就是將相近的字組合在一起,然後賦予其新的含義,例如將“日”和“夕”放在一起組成一個字,就是一晝夜的意思。另外還有一些患者會給一些普通的日常事物賦予一些特別的意義,例如某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堅持認為電視機是資產階級,桌子是無產階級,電視機放在桌子上就是資產階級淩駕於無產階級之上,所以要求家人把電視機搬到桌子底下去,說這樣就是無產階級取得了勝利。

“思維奔逸”,就是患者會說得很多、很快,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甚至詼諧幽默,而且這些話語之間是有一些邏輯聯係的。下麵是一個這樣的例子:在醫生集體查房的時候,患者主動問站在身邊的醫生姓名。這位醫生告訴其姓“粟”,患者聽到後就說:“啊!米西米西,東西南北,東風壓倒西風。”此時病房門口走進一位身著工作服的其他病房的醫生,患者的注意力立即被這位陌生人吸引過去,並自言自語地說:“他來幹什麼?我熟悉這兒的情況,我能幫他。”患者在離開眾多醫生,欲轉向這位陌生人走去以前,連聲說:“對不起,我得問問他有什麼事。”

惡魔附體——行為混亂或緊張症行為

小傑念書的中學最近每到放學的時候就異常熱鬧,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校門口就會準時站著一個同齡的女孩“小月”。小傑也不知道從哪得知她叫小月的,反正她莫名其妙地就成為了學校裏近來議論的焦點。小月似乎不上學,每天都會等在校門口,看見長得好看的男生就衝上去抱住,男生跑得快,她就不停地在不同的男生中間跑來跑去,樂得男生們前仰後合。跑不動了小月就會坐在台階上,時而大笑,時而大哭,有時候又會說話逗男生,“這個是我大男朋友”、“你是我小男朋友”、“他長得不好看,不要他了”,林林總總。

後來小傑無意中從同學那得知,小月以前在另一個中學上學,是個健康快樂的孩子,後來因為一次外出被流氓給“侮辱”了,突然一下無法承受打擊,就變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

小月的症狀尚且屬於平緩且無害的,可是生活中還有很大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著十分劇烈且可怕的外在行為表現,他們情緒易被激惹,常常突然就暴怒,有的時候攻擊指向他人,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指向自己。

現年四十歲的老吳是縣城裏的一名公務員,回憶起剛進單位的那會兒,老吳可是懷揣著要幹一番大事業的雄心,可是二十年過去了,他仍然隻是一名普通的公務員,而他現在又多了一個另外的身份——精神分裂症患者。身邊的同事一提到他就歎氣搖頭,評價老吳為“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他們覺得老吳長期以來自恃清高,而其實工作能力卻很一般,因為現實的成就和理想中不切實際的追求無法吻合,使得老吳慢慢開始發生了變化。

變化的開端大概可以回溯到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