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和言語的混亂是精神分裂症最為常見的症狀之一,伴隨著怪異的思維和言語,精神分裂症患者還會出現與之相對應的怪異行為,我們從電視裏、書本裏甚至是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那些被人們稱為“神經病”一類的怪異行為,大抵都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狀。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就是相信!
你記不記得小時候自己小腦袋瓜裏的各種幻想?
“要長成太陽底下最令人尊敬的老師!”
“我要搖著紅旗杆成為第一個踏上火星的宇航員!”
拿著兩塊石頭就能和想象的小夥伴兒在河邊玩上一整天。孩子的想象力是無邊無際的,但是,這世界上有一小部分孩子的腦袋瓜裏會創造出無數的幻想,浮現各種想象,告訴自己各種話,丟都丟不掉,有時候這些幻覺還會“控製”孩子,讓孩子六親不認,就算家人也出拳。
小芬生活在動物王國裏。有狗、有貓、有兔子、有彩色羽毛的鳥、長頸鹿脖子但活在水裏的魚、水獺、刺蝟、像老虎的孔雀,還有很多很多其他小孩。小芬最好的朋友是位叫“24小時”的小女孩,最喜歡一隻叫“勞動”的貓,“勞動”總是慫恿小芬做壞事。小芬會突然亂抓爸爸的臉,突然亂咬人。她會坐在爸爸跟前,用指甲狠狠地從爸爸的眼窩一路滑下爸爸帶胡渣的臉龐,滑到下巴後再回到眼窩處,如果爸爸不阻止,小芬就能中邪式地重複再重複,直到抓出一道一道血痕。有時小芬會發瘋似的伸著鳥爪似的手,撲到媽媽身上,惡狠狠地像要挖出媽媽眼球一樣。
小芬的爸爸說,過去兩年,小芬向他介紹了超過兩百隻不同的貓、花栗鼠、狗、小鳥,還有幾十個小女孩,都隻有小芬自己可以看見。
為什麼小芬會有如此的表現呢?是中邪了?其實不是,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小芬會不會是多重人格?像《搏擊俱樂部》的劇情一樣,自始至終都是自己在自導自演?事實上,小芬是醫生口中最嚴重的精神分裂症中的案例之一。精神分裂症的英文寫法相當複雜,叫作“schizophrenia”,不過這個英文單詞,在希臘原文裏指的是“分裂的心靈”。當然,我知道你在想,那跟人格分裂有什麼不同?不就是一個人內在碎成一片一片的嗎?簡單地說,患有精神分裂的人,他們的內在與現實生活是脫節的,他們沒有辦法告訴你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這樣說吧,隻要他們認為是真實的東西,那……就……是……真……的!你費盡唇舌,口沫橫飛,都很難改變他們的看法。拿火車來比喻吧!一般火車行駛整列一致,該是動車就徹頭徹尾的是列動車,該是普快車就從頭到尾長成普快車的樣子。而且,車廂之間裝有自動聯結器,一般不太需要擔心車鉤會突然脫落或刻意去操控它們,列車長(嗯,就是指我們自己,可以想成是大腦吧)基本上專心駕車就足夠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火車是車廂之間車鉤鬆動甚至脫落的列車。精神分裂症患者經常會想當然,他堅信自己這列是“完整”的列車,自己完全可以駕馭。實際上呢?這列車可能失去了火車頭,或者中間某節的車鉤其實已經幾乎完全鬆動了,過高的速度或強烈的晃動都有可能讓那節車廂飛出去。但是呢,列車長本人根本不管。他相信自己的列車是世界上最堅固的列車。而我們旁觀者站在鐵道遠處觀望,心驚肉跳,目睹車廂一節一節甩飛出去。
你可能在想,人格分裂不也是這樣嗎!人格分裂患者的火車呢,其實還算是聯接得比較緊實的,但是他們的列車是由不同類型的火車串成一列。領頭的可能是快速列車,兩三節車廂後變成了高鐵,之後接上蒸汽火車,蒸汽火車之後接上動車。可以看到不同嗎?他們在不同類型的列車與列車之間的轉換相對容易,每當列車長踏進不同的列車,車子行駛的速度也就隨之變換,但列車長自己或許都不自知呢!
再講一位精神病科大夫說過的故事:113病房裏有個病人B,每天早晨5點15分準時唰一聲從床上瞬間爬起,快速走到病房外的走廊,雙腳並攏站直,收起右腳頂在左膝右側,等候7秒,不多不少,之後,拉長了脖子扯緊喉嚨,咕咕咕咕咕,鳴啼報時。他非常堅信自己就是隻公雞。必須盡忠職守,準點報時。沒人知道為什麼是5點15分。
7月13號,B住院的整整一個月後,5點15分的早晨卻異常地安靜。B就是安靜地躺在床上。直到9點,護士督促吃藥時,有些失手將水杯重重地放在B右手邊的床頭櫃上,那瞬間B睜開眼睛,嘴裏唱起了“誰、誰、誰”-崔健《夢中傾訴》專輯裏的歌。護士和病友們都不禁笑了起來,B唱歌比起雞鳴實在是好太多了。B咿呀咿呀唱完“誰、誰、誰”,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盯著天花板唱起“星光滿天”,然後又是“夢裏的呼喚”,又接著“世界的末日”,再來“哈囉”,又再接著一首“艱難行”。護士們盡可能不接近113,病友們的食指沒離開過耳窩,每個人心中都在想同一件事:“蒼天,公雞晨報最誇張也就10分鍾!這種不間斷的魔音誰受得了!”
“艱難行”終於進入尾聲,B聲音漸弱。大家紛紛向113房門靠攏,不敢相信這一切終於要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