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真的,不知道為什麼。
我出生在素有冰城之稱的哈爾濱,可惜我一直沒怎麼感覺到這個被外人稱作“東方小巴黎”的城市的美。因為我一直住在這個城市中並不美的一棟家屬樓裏麵。
這棟家屬樓隻是玻璃廠家屬樓的其中一棟。我姥姥姥爺是玻璃廠的員工,在1989年分得一棟40平米的屋子。我就出生在這裏。並且在這裏居住了許多年,雖然中間有幾年是離開的,但不可否認,這是我20年來情感最深的地方。直到這間房子被賣給了別人,我搬出了這裏,但是有時候我沒事的時候,也總會到這裏看看。
我是1994年生人。這棟房子,比我年齡都大。我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拆遷,但是隻要它還存在一天,我的記憶也多少會有一些可以存放在那。
2008年,它被賣了,從此我的命運也開始了它的無處存放與無法安定。
我不是想要說這棟房子,而是,有的時候我的命運真是和這棟房子的命運很類似。隻是感歎一下這種相似。
好了,下麵就該開始入正題了。我的20歲不知能不能成為什麼人生,但是至少在我還能寫下這20年發生的事情的時候,還是盡量寫一下吧。不為什麼,就是想寫,我不知道我能堅持多久,但是能堅持就堅持吧。
我出生在春天這個易發生變化的季節,這個季節不僅是富於變化的,同樣也是變化的太快的。北國的春天,不長。但是卻要在這不長的一兩個月中完成如下變化。
首先是要融雪。我對於融雪始終抱有一種複雜的心態。它預示著春的來臨,天氣的變暖,顏色也變的鮮豔,一掃冬天漫長的冷與白。但是這些美好也是要付出代價的,融雪的時候總是雪與水混合在一起,中間還夾雜著泥與泥湯。任何人都會覺得這是一年中街道最髒的時候,也是出行特別是走路最困難的時候。當有車從旁邊開過來的時候你必須躲得遠遠地,否則那些泥與泥湯就會見到你的身上。還有,那時候走路也得在意,否則下一秒你的鞋就有可能變黑。
其次是開花,花期雖短,可花也終究是開了的。隻不過,花開的時候我都從未認真欣賞過,這個,我也是不清楚為什麼。
最後,其實我也不知道最後是什麼。但暫且寫上吧,等到時候我對這個最後有記憶的時候再補上。
而我在這春天要經曆去學校報到,正式開學,第一次月考。很奇怪我一般春季學期比秋季學期考得好,可能和心情有關。一到開春,我的心情就莫名的好。
這是有點無趣的開始,可是就像吉本芭娜娜《甘露》一樣,平淡生活中也有甘露。可是,有的時候,特別是我11歲的時候,就不僅僅是從平淡生活中體味甘露那麼簡單享受,而是需要苦中作樂。
既然燕來燕去皆朋友,花開花落也春秋,權當看一處的風景吧。
------題外話------
求評價,不管是好的壞的,都希望大家暢所欲言(最好別帶有人身攻擊)但也希望大家能鼓勵我,並指出我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畢竟我是第一次嚐試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