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蘭亭集序(3 / 3)

“顧公子,剛才看你對畫很了解,還未曾看過你的字,你可否……”

顧顏中毫不遲疑,堅定地說:“小人恭敬不如從命。”

“老爺,那小女這就去墨磨。”

顧顏中一聽,這女子也算機靈。最重要的是,她確實另有一番風韻。

曾老爺放下茶碗看著顧顏中說:“顧公子對畫頗有斟酌,不知對字可有推敲。”

顧顏中知道:曾布這話是在問他對書法的看法。我看我這次真要使出看家的本領了。

他回答道:“書之妙,神為上,形次之,神形兼之有魂者方可為上品之作。古人書法作品中,小人最喜歡的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的真跡我並沒有看過,據說是被唐太宗或者是他兒子李治帶進了墳墓,小人這輩子若是能看一眼《蘭亭集序》的真跡,真是不枉此生啊!”

“噢?公子也喜歡《蘭亭集序》?不妨寫寫,讓我也看看公子筆鋒間的行雲流水。”曾布有些激動地說。

顧顏一聽,難不成我又蒙對了?

“老爺,墨已磨好了。”

顧顏中一看,這燕十三娘,還真是懂曾布的心意,什麼都正好。

“公子,請吧!”曾布說著。

顧顏中也不謙虛,徑直往桌子邊走。

顧顏中墊了墊筆,用鎮紙把紙壓平,深深地呼了口氣。看著筆架上的筆,腦子裏浮現著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畫麵。

顧顏中想著:我自幼就模仿《神龍本蘭亭集序》,要模仿出他的形,並不難,要模仿出他的特點也不難。

他想著又繼續說道:“王羲之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他的書法作品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如果太過著作反而沒有他寫不出他那味道,雖說行書講究筆墨遊走於行雲流水間,但是太過隨意,又失去了嚴謹。”

“最難的就是要模仿出他那種心境與情懷。要把自己置身於同一個環境之中,就要熟讀這文。所以,我每次臨摹的時候,都會不聽地念這文,一直到,我能感受到王羲之當時的情感。”

“噢?公子,還有如此雅韻?”曾布不禁讚歎道。

顧顏中自然地在嘴裏重複地念著蘭亭集序,腦袋搖搖晃晃地,好像又穿越到了東晉會稽山陰。

他念叨著念叨著,忽然停住了,口中反複念道:“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

忽然顧顏中感到猶如醍醐灌頂一般,《蘭亭集序》記述的是山水之美,歡聚之情,還有作者那份對生死無常的感概。這世間何止生死無常?

顧顏中心中忽然感概了一下:生死無常,如果讓我回到現代,問我有沒有想過穿越,我必定會說有。

可是這真的穿越至此,我又怎麼會相信呢?或是一覺醒來,又回到我那充滿書香的博物館,一切不過是南柯一夢罷了!

情隨事遷,現代也好,古代也罷,到哪都是活。時間再怎樣變化,那就隨機應變好了,萬變不離其宗。

顧顏中想著想著,忽然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感。

腦海裏不停地閃現蘭亭集序字帖的畫麵,他卷起袖子,鼻尖沾了沾墨,一邊寫一邊念:“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顧顏中筆畫轉變猶如蜻蜓點水般自然;書寫停頓節奏收放自如,時快時慢溪水潺潺到河流寬的地方便慢下來,到窄的地方就急速;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疏密得體,如行雲流水。

曾布站在一邊不由得稱讚道:“這字真可謂是,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

顧顏中一聽,心中更是歡喜,下筆更有底氣。顧顏中聚精會神,一口氣把《蘭亭集序》全部寫下去。

曾布一邊看著又評價道說:“這字超凡脫俗,有一種不同尋常的韻味,這筆畫之間的轉換也十分恰當。想不到你還能寫得一手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