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2014年3月14號下午六點十七分,我正在電腦前打這篇“前記”,看了那麼多年的文,這是我第一次寫,所以有些小激動,放正文前先吐吐口水,確實很不道德哈。親們別見怪。

先來說說這篇文的來曆吧。青春期的孩子麼,總愛有些幻想,希望過一些不可能的生活,想成為一些很美好的人,比如奐晚央那樣的一個戲子,我想這就是小說存在的意義吧,這裏有最美的未來,最好的夢想。至於女主的身份是戲子這一點,靈感的來源是《盜墓筆記》裏的花兒爺和二月紅,都是很美的人物,所以那麼美的奐晚央也應該是一樣的吧。

男主是將軍這個身份,也是由於對冷兵器時代金戈鐵馬的戰爭的向往。記得有一次上語文課,寫仿寫句,大概句式是“我想穿越到——,去感受——的——”結果我寫的是“我想穿越到唐末的戰亂,去感受‘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痛心”,老師說,寫的肯定對,但是肯定沒有人喜歡唐末的戰亂吧。

我就很喜歡啊,喜歡各種冷兵器戰爭,風的嘶吼,將士們的喊殺聲,馬蹄聲,戰鼓聲,還有血液特有的腥味在風中飄蕩,可能是源於人的體內特有的好戰因子,(當然了,現在還是不要打仗的好,我是和平主義者)。而且有句話說:亂世出英雄。在戰亂中,才能看出人的智謀和野心,總之,總覺得大時代背景下的故事很動人。

再說說故事的發展走向。其實我一直是一個很奇怪的人,怎麼說呢:我看小說的時候,隻要是悲劇結局都不看(如果事先知道的話),潛意識裏覺得所有的故事結局,都應該是像童話裏那樣,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但我所構思出來的故事,卻都是悲劇的結局,連我自己也覺得很費解。我每想出一個故事,都會和我的好盆友分享,一共有五個故事吧(從頭到尾都想好的那種),結果是四個悲劇,一個喜文。也許是我覺得“開心是一時的,悲傷是一世的”悲文給人帶來的感受更深,影響更大,時間也更長。

(相信親們也聽出來了,二就是一個例子,《盜墓筆記》給二帶來的影響之大勝過所有書,盜墓筆記把二從堅定的相信“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的積極少女變成了堅定的“宿命論者”,這就是悲劇的力量啊!)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樣看不了悲劇結局的故事,要小心了

最後來說我吧。我其實之前一直沒有想過有一天會把想出來的故事放到網上給大家看,即便是我的那個好盆友也在瀟湘上注冊了當作家,還一直慫恿我加入她的行列一起寫文,我想我是一個很怕受到大家批評的人。

這一次我鼓起勇氣,把我最喜歡的故事拿出來,碼成文字讓你們看到,也不是為了得到一些喝彩(有的話更好啊),隻是想寫一個好看的故事,想把這個故事分享給親們,僅此而已。能得到或得不到親們的支持,我隻用一句話來安慰自己“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還有,因為這篇文是和戲曲有關的,其實二對花鼓戲也不是很了解,搜了百科才知道花鼓戲起源很晚,大約在民國之前,晚清的時候,那就不符曆史了。對於這一點請大家多多見諒,當架空文來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別吐槽了。

喜歡文的親要支持小二,不喜歡文的親也就別罵了,默默取消關注好麼?心理素質差,受不太了啊!

------題外話------

ps:二還是學生,還是馬上要升學的學生,更新的時間肯定是很有規律的,也肯定是十天半個月更一回的,不是我不努力啊,是二的條件不允許啊。所以二會盡量一次多更一些的,我也在追其他書的更新,明白這樣真的很痛苦啊,大家可以收藏,養肥再看。最後,二向大家承諾,不管二學業時間有多緊張,更得多慢,二是一定不會棄文的,請大家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