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談
作者:鮑小麗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一部《鴉片戰爭》電影,讓我們看到罪惡的鴉片給舊中國造成的累累傷痕。
日前,由國家禁毒委員會、公安部禁毒局和宣傳局等聯合打造的禁毒題材影片《明天》在上海開機。導演胡儲璽透露,該片通過親情、愛情、友情的演繹從不同角度展現社會對吸毒人員的關懷和幫助,重點表現對於新型毒品的防範,提醒青少年提高防範和識別能力,認識毒品的危害,拒絕毒品、遠離毒品。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現在,除了家長們的努力外,已有五百多萬名青少年走進社區,宣傳毒品危害,普及禁毒知識。在涉毒案例不斷增加的今天,如何讓祖國的明天不被“毒氣”汙染,讓大家免受毒品的危害,不能不發人深思。
禁毒:迫在眉睫的特殊任務
現實中,青少年吸毒已成為一個觸目驚心的嚴重問題。來自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的數字表明,我國最近幾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終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目前,我國公安機關登記在冊的吸毒人數超過百萬,其中青少年占了77%。
近年來,“世紀之患”新型合成毒品來襲,許多青少年對冰毒、“搖頭丸”等苯丙胺類新型毒品的成癮性和嚴重後果缺乏了解,導致吸食冰毒、“搖頭丸”等苯丙胺類毒品人員數量明顯上升。毫無疑問,青少年已成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
據公安部的統計,艾滋病的感染途徑71%來自於吸毒。在盜竊、搶劫、搶奪等多發性刑事治安案件中,由吸毒引起的已經占到30 %左右,一些毒品侵害嚴重的地區,這個數字甚至高達60 %以上。
預防:全社會共同的行動
現在,以搖頭丸為代表的新型毒品在我國境內已經屢見不鮮,濫用人數也在逐年增加。而且其中還不乏社會中的精英群體,“白領”、“金領”、國家公務員等,這些人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明知毒品危害卻依然吸食。
北京某網吧為了製止年輕網民吸煙,打出一條廣告:“禁煙,是一種修行!”而青少年禁毒教育從戒煙宣傳入手,不失為一個前移的關口。要預防吸毒最要緊的是對第一口毒品說“不”,而社會、學校更應加強對青少年禁毒宣傳教育,幫助他們認識毒品的危害,像戒煙宣傳一樣宣傳毒品的危害。
除毒務盡,以政府為主導的全社會必須特別注意戒斷反應。戒斷反應也是吸毒者戒斷難的重要原因。生理上的毒癮易戒,心理上的毒癮難除。據統計,近年來因吸食冰毒等新型毒品出現戒斷反應而要求戒毒治療的人明顯增多。因此,政府要堅持走嚴格管理、科學治療與教育挽救相結合的道路,不斷提高戒毒效果,矯正青少年吸毒人員的不良習氣,使其養成遵規守紀的習慣,保證有序的治療和康複。
探討:進一步宣傳毒品危害和“重生”人物典型
著名法學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皮藝軍在剖析名人犯罪的負麵效應與青少年預防毒品犯罪問題時指出:現在毒品的蔓延趨勢已經從所謂的低階層或者缺乏教育的人群當中向白領這方麵蔓延,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形勢。
對此,我們應該積極響應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的方針,在社會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並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
禁毒務早。共青團中央、中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禁毒辦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開展“社區青少年遠離毒品行動”的通知》,要求各省區市特別是西部重點地區要在毒情嚴重的地區組織招募禁毒誌願者,以社區青年中心、青少年法律學校等為陣地,通過谘詢、演講、競賽、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麵向廣大青少年,大力普及毒品預防知識。這是非常必要的。
宣傳務常。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全社會都應關心和支持青少年禁毒,常年進行青少年禁毒教育,特別是農村地區、失學少年(校外青少年)。曾經被評為“禁毒宣傳先進個人”的資深傳媒策劃人盧建興認為:每年6月26日,是國際禁毒宣傳日,公安部門會聯合一些團體舉辦禁毒宣傳活動,但是不能局限在這一天。青少年禁毒宣傳教育應警鍾長鳴,因為人命關天,更關乎國運。
輿論到位。全方位加強禁毒宣傳教育,做好超前預防工作,才是根本途徑和出路,網絡宣傳也不容忽視。在宣傳禁毒的同時,要讓那些真誠悔過的戒毒人員現身說法,以增強戒毒的力量。在全社會形成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